阅读历史 |

第419章 考题(2 / 3)

加入书签

就合格,可以进入下一轮;

这就意味着考生,可以完全不会算术,将算术模块的三十分全放弃,在其余七十分的内容中拿够六十。

又或者,某个考生语言组织能力太差,文述、自述模块都拿不到高分,也完全可以靠算术补上缺口。

总的来说,第一轮考试,基本就是在扫盲。

文盲,或者‘准’文盲才会通不过这一轮。

能写会读,有点脑子的,就不可能通不过——甚至都不可能低于八十分。

而在此基础上,刘荣还附加了特殊群体照顾条款。

功侯贵戚、朝中百官,又爵关内侯及上之勋贵、秩千石及以上之官员子弟,无条件通过第一轮;

第一轮卷面分高于六十者,则第二轮无条件加十分,第二轮卷面高于六十者,则第三轮无条件加十分。

翻译成白话就是:哪怕你是个废物,只要你别废的太彻底,朕也愿意看在你家大人的面子上,允许你连续通过三轮考试。按道理来说,这样的照顾政策,不应该只给公侯贵戚子弟。

什么死王事之英烈遗骨啊,功臣之后存亡续断之类,刘荣本也应该考虑到。

但最终,刘荣依旧坚持将这种看似荣耀,实则分明就是看不起人的照顾政策,作为独属于贵族子弟的侮辱性照顾。

原因很简单,其他群体,压根儿就不需要这样的政策。

——这可是汉室!

是“士为知己者死”六个大字,能切切实实落到实处的汉室!

别说这样的照顾分了,随便哪个街坊邻居的中伤,惹得当事人以死自证清白,在这个时代是稀松平常的事。

民间尚且如此,庙堂之高就更不用提了。

不用说旁的,就一点:汉家的丞相,为什么只有自然老死任上和被粗暴罢相这两种结局?

为什么不能多出第三种抉择,比如某位和天子不对付的丞相,识趣的乞骸骨,又或是天子与其友好协商,以相对平和的手段完成相权更替?

答案,便是令后世人理解不能,在这个时代却再寻常不过的“气节”二字。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说难听点,其实就是面子。

——自有汉以来,以萧相国作为开端,历代汉相无不是或老四任上,或罢官贬黜!

凭啥到了我这儿,就得自觉乞骸骨,又或是“光荣退休”?

不行!

绝对不行!

要么,让我也和萧何萧相国、曹参曹相国那样,一直干到老死;

要么,就让我和周勃周丞相、张苍张丞相那样,因为不畏强权、不以谄媚事天子,而被昏君罢黜!

绝没有第三条路!

若不然,这事儿传出去,我还怎么做人?

稍微有点口德、有点节操的,或许还会说我这是“才能不足”,不配终老丞相任上;

碰上嘴没个把门儿得、和我有点仇的,更是能在三言两语之间,把我贬成“连被罢黜都不配皇帝亲自出手”,甚至连和天子对着干的骨气都没有,只能唯唯诺诺的乞骸骨的小人、懦夫!

毕竟桃侯刘舍这样的丞相,不单在当今汉室,而是遍观华夏上下五千年,那都是数一数二的少见。

他可以不要脸;

桃侯家族,有不要脸的资本。

“不要脸”三个字,也确实能为桃侯家族,带来比“要脸”还要大的多得多的利益,或者说是补偿。

但在这个时代,像桃侯家族这么不要脸的功侯家族,真的找不出第二家了。

在这个人人都要脸,人人都视名誉更甚于生命的时代,当众把自己剖腹,就为了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是不会引起任何人的质疑的。

在这个时代,要想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那就应该把自己肠子掏出来!

稍有不同的是:在证明过后,这个果真只吃了一碗粉,且因剖腹必死无疑的人,将从此成为天下人心中的传说。

至于那个污蔑此人吃两碗粉,却只付了一碗粉的钱的小人,则将就此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祖祖孙孙、子孙万代,生生世世不得翻身。

所以,哪怕是刘荣这种本身没啥毛病——法理坚固,地位稳固,权柄在手,且没有太大性格缺陷的六边形全能战士,在面对朝中重臣时,往往也不敢把话说得太难听。

这就好比后世,无论事实如何、责任如何划分,只要是汽车司机撞死了行人,就必定要承担部分责任的所谓“上路三分责”;

一样的道理——无论是谁的错,无论刘荣有没有冤枉人家吃了两碗粉,只要最后对方自杀了,那刘荣就要强忍着恶心,接受“登基三分责”的普世价值,为那个本就该死的败类、反贼,流两滴鳄鱼的眼泪了。

就像太祖高皇帝,曾哭梁王彭越“盖英雄也,悔从皇后之言,以小人之术诛杀之”;

比如太宗赵文皇帝,曾哭淮南厉王刘长:太祖皇帝八子,今独遗朕与淮南。

今淮南骤薨,朕肝肠寸断,以为,孤家寡人矣……

如果这都不够抽象,那就来个最抽象的。

——先帝老爷子,哭过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