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红晶之谜(3 / 8)
么回事!”冯?布南双手猛拍沙发坐起。
他这是迁怒,实际上那一闪而逝的清凉灵感太过虚渺,根本就抓不住。
飞船是在临时进行航线微调,不得不稍微绕点弯路。前方7500公里正是L1点区域,不巧索联?迪亚的第三号空间站正在进行姿态调整以便进行位置修正。既定航线不得不进行微调,以免发生意外。
冯?布南像一只膨胀到极限的气球,索联?迪亚的针尖点在了气球上,“狗日的索联?霍普!”他马上想到科瓦普罗夫教授,忽地精神一振,继而又迅速消沉下去。此刻的冯?布南教授产生一种亟待解决的心理需要:他要与科瓦普罗夫教授探讨、交流、请教,说不定科瓦普罗夫教授已有所突破!但这只是冯?布南教授的一腔愿景,阿尔法?达卡与索联?霍普之间有着严格并完善的通信管制,越重要的科学家,通信管制所发挥的作用越明显。也就是说,阿达和索联两家的科学家没有自由交流的权限,特别像冯?布南教授与科瓦普罗夫教授这一级别。退一步说,科瓦普罗夫教授,未必便如冯?布南教授一般想法。
在地球实验室中,红晶(从慧星物质中剥离出的类晶体),像子弹一样打在实验室的高强度合成材料的平顶上,并仍保持结构稳定。
接下去的实验陷入僵局,冯?布南教授心中像烧着一团火,无处宣泄。他犹如一个山穷水尽的江郎,独自一人呆呆盯着屏幕上那颗半陷入平顶中的红晶,喃喃自问: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
脑汁似乎绞尽,他向自己蠢笨的头脑发怒,双拳捶击,惩罚般咬牙大叫:“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每一个‘为什么’必伴一次重重捶击。
大概头脑吃硬不吃软,被砸疼了,忽地那在飞船上一闪而过的清凉突然炸亮——闫教授!
冯?布南教授转头便开始查阅闫教授著作。在查考闫教授那篇题为《关于天体运行当中的引力分级机制》的论文时,该文中大胆提出:天体者,是有其核心引力源,从而决定天体自身的质量、密度、成分及化学反应等……;……天体体系中有明显引力分级特征。……引力分级机制决定了宇宙中的‘网、树叠合型全向拓扑结构’……
最简单的体现,以银河系为例:闫教授指出,银河系中心引力源并非大质量黑洞这一天体,而是属于原发性引力源,而本星系中的恒星及类天体的核心仍为原发性引力源,并为次级引力源,行星及类天体以此类推。但闫教授目前仍不能完全解释各级引力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闫教授这一理论的根本在于,是核心引力源决定了天体的存在及性质,而不是天体本身决定其自身引力。非严谨性举例:太阳的引力大小,不是其自身质量等因素决定,而是由其核心引力源所产生;是核心引力源决定了太阳的存在、大小、成分、化学反应等,若核心引力源消失、崩溃,或类似的情况发生,太阳随之崩溃,甚至爆炸!
冯?布南教授从中看到一线曙光。
那么,它(红晶)对恒星的引力,会如何反应?
(二)
因为合用的小型探测飞船全部泊在月球基地,冯?布南教授只在地球短暂休整七天就迫不及待返回月球。
最理想的实验位置是日水L1点。为保实验成功系数,冯?布南教授调用月球基地仅有的三艘探测飞船中的两艘。这两艘飞船各另具备一台量子推进系统,必要时智能启动,以为飞船加速提供适当的‘螳臂之力’。相对最坏的情况下,主推进系统无法工作时,量子助推系统启动,充当主角儿。唯一遗憾的是,如果是从日水L1点出发,返回到始发地,将是一条漫漫归途:出发之日开始,飞船不断加速,不出意外的话,十五年后可抵达始发地点,并且还要像捕鸟一样把它捉回来;但那情景更像是在捕捉一颗超高速飞行的子弹;若不幸没有抓住,而它恰好飞向半人马座a Cb,理想条件下只需120年就可与之相撞,届时它将以大约45300k\/s的速度一头扎向该天体(假如这倒霉蛋儿真的存在);
那时会发生什么?是扎它个透心儿凉,还是撞它个天女散花?那就不得而知了。
显然,冯?布南教授并不十分在意它们是否回得来、抓不抓得住,会否与哪个倒霉蛋儿相撞。他只关心红晶是不是会飞向太阳!若果然如此,那么闫圆圆教授的引力分级理论,极有可能会在接下去的实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只是令冯?布南教授如何也不会想到的是,不久之后,当闫教授看到那颗悬浮在特殊容器里的红晶时,自己数十年执着的科学信仰,终于走到危机边缘。而他殚尽几乎一生所建立起来的理论架构,可笑竟是一座建在沙土上的大厦,稍经风雨就暴露出埋藏在泥沙浅表下的根基,如今已摇摇欲坠。
而最先对闫氏的科学信仰造成冲击的是几年前在其发表《关于天体运行当中的引力分级机制》论文之后不久,机巧之下在一个一般性权威的科学网站上无意间看到一篇题为《关于引力起源的几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