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章 红晶之谜(2 / 8)

加入书签

心乏术,只能把闫教授发到赫连教授原实验室的加密视讯请求加以无视,他也只能如此,一方面实也是身不由己。冯?布南教授一直对闫教授当初的鼎力帮助心存感激,实实在在的发自内心的、一个科学家对另一个科学家所提供的莫大帮助的真情实意——科学家也是人,生命有限,少走弯路,意味科研生命的延长,这是科学家的最根本需求!

彼时正巧,一颗由冯?布南教授命名为‘西格马01’的非周期性彗星切入地球与火星轨道面的最大辐口之间(那时地球与火星恰正运行到轨道辐口对应两端,与彗星三点一线,与二星轨道面辐口平行切线呈46度夹角) 。

冯?布南教授和科瓦普罗夫教授先后发射的无人探测飞行器几乎同时采用接力着陆方式,并成功在慧星轨道、彗星运行方向的慧核迎面软性硬着陆。(该彗星另由索联?迪亚航空航天科技大学的科瓦普罗夫教授命名为‘蒲莛’,据说是为纪念近现代历史上某位了不起的总统。另该彗星同时又被阿达太空开发所的年青的约克?A?N博士命名为‘茵蔯’,却不知是个什么意思;当时其人正在阿达的火星基地,慧尾正扫过头顶,横贯视界左右像一道半透明的黄、绿、红色的天河,又像一道久违的、令人思念的、熟悉的雾霾,但在火星上的人眼中看来,尤其隔着透明的防护罩抬头仰望星空,慧尾在无比漆黑的深空背景下,星光并不如何明亮,对比度却让人感到目眩心寒,有星光在慧尾中若隐若现,就像永恒黑暗中未知存在的窥视,实在说不出的诡异——像冷月夜里幽灵古堡上空萦绕着的一缕边缘附着黄绿迷丝的似浓非浓的剧毒红雾。

另外还有一位地球天文爱好者给这颗慧星起名叫‘宇之红绫’,有几分诗意,大概这名天文爱好者是个女孩子,或许她的名字就叫红绫(此慧星正是由该天文爱好者首先发现,却不知若此人站在火星的夜空下看到它,会不会重新给它起名叫宇之彩绫),想让人记着她,只可惜红绫飘走以后,也许永远也不会再回来,即或回来,也不会有人记得曾经有一个地球女孩,赋予它一个名字,那时也许地球上已经没有人,也许……)

冯?布南教授和科瓦普罗夫教授各自颇费了一番难为功夫,终于成功取得一定研究用量的慧核表面浅层下的物质(类岩)样本,并在月球基地的实验室中从中剥离出一种血红色结晶体。

令两位教授无比震惊的是:当他们从屏幕上看到智能机器人从岩样中精准将一种半透明红色晶体分离出来,放入盛具,那颗(首颗)约一ct大小的类钻形晶体竟以月球坠物的极限速度垂直飞上无尘操作室的白色平顶,并牢牢吸附在上面。

震惊的同时,教授们眼中放射出相同的狂热和激动的光芒……

冯?布南教授在研究中首先发现,该神秘晶体向上飞升的速度,正应该是其向下坠落的速度。换句话说:这颗血色晶体本应该最终以同样的速度向月球坠落而不是飞离?

面对屏幕上最先得出的实验结果(计算结果),冯?布南教授陷入困惑:该晶体飞升的初速即为其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值(极限值)。初速守恒,没有加速度,没有速度衰减,不受外力(微弱)干扰。

冯?布南教授脑子里产生奇怪念头:我若把它捏在两指之间,如何能捏得住它?我若扑到它上面,岂不是要被它顶飞?

以至于教授联想到更恐怖的画面——他的身体会被这小东西顶穿!

如果这东西在地球上,会不会像子弹一样射向太空?

后来实验证实,答案是肯定的。实验结果(计算结果)是一致的,只需将其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值基准对象由月球替换成地球即可。

进阶实验中,冯?布南教授希望在对该晶体(以‘晶体’对其定位)的分子结构和其原子特性等的研究当中能有所突破。他首先与全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硅基矿物(晶体矿物)各相比较,不出所料,其分子结构和原子特性不同于任何已知参照对象。但却找不出这种结果背后的信息。

所能得到的答案就是,它应该是一种矿物晶体;不严谨地说:它应该是一种类水晶。更不严谨地说:它是一种完全成分的类二氧化硅(二X化X),照冯?布南教授的科学认知的第一直觉,它本应该是透明的,但它却是红色的,红得像血液升华之后的淡色结晶?他一时无法定义那两个X的原子特性。而在月球的另一端,科瓦普罗夫教授也陷入同样的、越来越深的困境当中。二人同时又心存侥幸地拿此晶体与碳基矿物作比较,一无所获。直至二人近乎宗教狂热般地全范围比对,仍然找不到为何这小东西一飞冲天的蛛丝马迹。

返回地球的飞船独立舱室中,冯?布南闭目坐在沙发上,头仰枕着沙发靠背,机械地轻轻捶击眉心,脑中的思维全功率运转,片刻得不到息宁。他心里清楚:一旦掌握了这晶体的‘飞天’秘密,这将意味着什么!

浑热不堪的脑中有个东西一闪而过,清凉的一个微小闪光,正这时飞船一阵震颤,似乎是临时机动变轨,好像在修正航线,调幅稍稍有点大,“妈的!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