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马路交通网络(二)(1 / 2)
大宋马路交通网络的建设,还解决了一大批的就业问题。
西夏统治时期,其实和契丹的情况类似,除了游牧,也有一部分人在汉人的影响之下搞起了农耕活动。
只是一方面西夏这片土地有着太多的荒漠和不适宜耕作的地方,另一方面很多西夏人还是不习惯搞农业。
这样一来的结果,便是不少人衣食不周,出现了很大一部分的无业游民。
这样一个群体,往往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源头。
但是,他们同时也渴望有饭吃有事做。
如果要搞畜牧业,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本买牛犊和羊崽,如果要搞农耕,他们又没有土地,也不会干。
如此一来,这些人恰好成了大宋马路交通网络建设的主力。
他们虽然好吃懒做,但这只是因为长期没有人管理的缘故。
当筑路工人这一新的工种出现的时候,他们中的不少人还是禁不住诱惑,加入了筑路大军。
比较这些人有吃没喝的,有了一份差事干,起码可以保证有一碗饭吃。
集体的力量有时候是不可思议的,本来还是一群乌合之众的他们,一旦一同经历过了一番辛苦的劳作之后,他们很快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因为他们发现,不管是
搞畜牧业还是种地,其实都很麻烦的,会把人活活绑在牛羊身上或者拴在土地上,可是干筑路工人就不一样了。
虽然同样比较累,但一天的工作做完之后,会得到一笔小钱,他们可以自由地享受小酒馆中醇香的酒水,还可以随时和老板娘调笑一番,即使被老板看见了,他也会装作没有看见,根本不用担心被打断腿。
因为商道的打通,还有这些筑路工作的强力推进,除了那些大州府外,很多人口容易聚集的地方都出现了大量的各种店铺。
很多店铺虽然看起来很是简陋,门面甚至显出很破败的样子,建造用的木料之类都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拆下来的二手货,可这些店铺有个共同的优点,就是里面的酒和饭食都和便宜,非常适合他们这些打工人来干饭。
干饭之余,还能稍稍调戏一下老板娘,满足一下自己,愉悦一下身心。
交通网络的建设一旦开始,很难说什么时候会结束。
毕竟连接各个州府的马路硬化完成后,下一级行政区的硬化还可以接着来。
目前工坊制造出的水泥,质量自然和后世的水泥没法比,甚至质量会很差,但再怎么差,大宋最重的载重工具就是马车而已,
就算拉满也就是个几百斤,想要压坏这种马路还是很困难。
再说,只要不是大面积损毁,还可以修修补补。
河西之地的交通网络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汴京周边的硬化工作同样也开始了。
之前钟粟就尝试过沥青马路,只是火油精的提炼产生的沥青数量实在少了些,当时的一条马路,消耗了大量的沥青。
相对而言,水泥的产量就大了很多,如此一来,物以稀为贵,沥青马路一下子变得逼格大大高于水泥马路。
大宋朝廷当即决定,今后皇宫中的道路,除了青石铺设的之外,其余部分都用沥青马路代替。
不过,汴京向周边延伸的官道,完全可以考虑修筑水泥马路。
随着水泥马路的眼神,朝中的大臣也开始越来越认识到其中的意义。
粮草和战略物资的运输,有了这些不容易损毁的马路,速度一下子快了很多。
就算今后不打仗,仅仅是搞商业贸易,这些路同样可以大大加快大宋赚钱的速度。
起初,西域商贾固然也愿意来的汴京这些大宋的内地行商,但是因为交通实在不方便,所以来的人还是不够多。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河西有河西的出产,汴京有汴京的好东西
,既然如此,反正交通方便,有些人选择在河西交易,有些人则干脆深入大宋内地。
只是唯一的问题在于,汴京的东西更好,但价格也更高。
不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商贾贸易这种事情,往往伴随着盲目,如果没有了盲目投资,所有人都去赚钱,那谁来赔钱?
所以,几家欢喜几家忧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大宋物产丰富,如果愿意去西域冒险,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如果留在本地,虽然利润会微薄一些,但也能赚取稳定的收入。
这样一来,还是得看个人的选择。
当初李纲等人可是几乎将工商管理学院的大部分学子都带往了河西,其中的一部分人选择了就地做买卖,但也有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去西域发展。
这些人可以说是大宋河西贸易的先驱者,他们取得的利润,也大大刺激了内地的商贾。
其实,所有人都是这个样子,工商管理学院的学子去西域,虽说带着一腔热情,但他们的家人其实并不是太愿意,大宋内地的商贾也不看好。
可现在他们获得丰厚回报的时候,内地的商贾一下子开始眼红了,居然开始争着去河西去西域。
到了这个时候,
钟粟觉得自己完全可以不再干涉了,反正有蔡王赵似在那里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