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4章 为吃开大会(1 / 2)

加入书签

孩子们恍恍惚惚的时候,黄水仙已将老太太拉到橱柜,朝着藏在最里头的搪瓷碗指了下。

徐春娇揭开碗看了一眼,转身从灶台那摸出来一笑碗剥好的大蒜头。

孩子们每回吵吵闹闹的时候,徐春娇就叫剥蒜头,而且指定是饭点要炒的。

她本身不太爱吃蒜,除非是特定需要爆炒旺火的菜来提味,否则一般不碰。

孩子们兢兢业业的剥蒜头,吃饭时发现没有一盘菜放蒜哒!

就这么攒下了好多蒜。

徐春娇摸了两颗大蒜放橱柜里。

黄水仙心就安了。

粉肠真的就那么一点点,拿出来招待量不够,而且好东西招待外人还挺心疼的。

晚辈孝敬的好东西,老太太不藏着掖着放到烂,也不不反拿出去招待外人,就叫做人儿媳妇的黄水仙倍感欣慰的了。

人一拍大腿说忘记拿点猪肝来,补血的!

话音刚落姚红霞就拿着个蓝边斗笠碗进来了,高高兴兴的说猪肝好新鲜啊,割一小块来给婆婆煮粥。

看到杨桂芹和孩子们都在,下意识抿住了嘴巴。

徐春娇叫切片泡上水吧。

而且不是泡十分钟半个小时,至少三个小时起步,还得勤换水。

儿媳妇们说营养物质不就泡掉啦。

那么新鲜的猪肝,都是切成片连带着血沫子直接去煮粥。

吃什么补什么,这样才营养!

去年杀猪的时候徐春娇吃过一回,难怪那会吃着腥呢。

猪肝泡水不仅仅是为了去血去腥,而且还是为了烹

饪起来不柴。

要煮的时候最后一遍用淀粉再抓一抓洗干净,煮粥也成,放放油放姜片一起下去煎也好吃。

当然,因为泡了几个小时的水,猪肝刚下过会感觉水水的一锅。

就这么中火的煸干水分,煸到两面微微焦黄。

哪怕油放得很少,这样煸起来的猪肝吃起来也很嫩。

当儿媳妇也是反骨,嘴上叨叨‘原来如此啊’‘还得是婆婆啊’背地里笃定不能信,泡三个小时哪还有营养在!

牛进棚也举着个碗出来了,还问媳妇看见家里头那斗笠碗没有,他找老半天了没看见,最后去老大家灶房拿了一个。

人掀开是一小块猪心。

本地猪的猪心本来就小,人带来的这么一小块大概是五分之一吧,说是隔水炖着补身体,老太太一个人吃上那么一小碗就够了。

徐春娇朗声叫人放橱柜里吧,别藏着掖着了。

人人提一个碗来,神仙都惊动了。

杨桂芹就站在一旁笑呢。

牛进棚一打开橱柜就瞧见自家的碗了。

几个人放下了东西还不走,非要猜牛进仓等一下会不会过来,赌五分钱,可都押的‘会’,赌局还没法成立,最后赌的是人进门时先跨的左脚还是右脚。

牛进仓拿着个碗进院的时候吓了一跳,咋那么多人,又低头:“看我脚干啥”。

上回老太太不是说沙虫吃起来像黄喉么,这次有黄喉了,而且还是要丢掉的,因为不知道咋的煮,他就给拎回来了。

人听他讲话,赢钱的黄水仙都已经开始收钱了。

开玩笑,丈夫撅个屁股她都知道要拉什么样的米田共,赌这个就等于是送钱的啦啦啦。

人还没放过输了的婆婆,嘴里一边叨叨‘哎呀哎呀,妈,我真怪不好意思的,咋能拿你的钱呢’一边抠走徐春娇手心里的钢镚。

今儿,老牛家的碗都在荒屋里,一套猪下水缺少的部分,也都在荒屋里头

饶是如此,一套猪下水做出来的乔迁宴,却也是异常的丰富。

特别是老太太说的猪肚包鸡。

就一只鸡和一个猪肚,分完只捞到一两块猪肚或者一小块指甲盖大小的鸡肉也是有的,但那加了白胡椒的汤辛辣够味,反正搁最后一滴都没有剩下。

社员们吃了一嘴的喷香,当傍晚大队通知要在大院里头教新的腌肉法子时,不仅妇女们去听了,大老爷们去的也不少。

听不听再说,主要是图个热闹。

黄水仙正守着特意从家里搬来的铁锅,看着家里男人搭建临时简易的灶台呢。

头一回领导社员们干活,人也不犯怵,毕竟给城里人做过饭了,每天都得打照面的乡里乡亲哪里会怕。

就连丈夫来问也是痛快说多大点事,叫人别来烦,转身就抓着婆婆叫人再听听她的步骤没错吧,您别走啊,再听我复述一次嘛!!

人来得差不多了,黄水仙守着一口铁锅开始吆喝。

“盐有吧,花椒和香叶也有吧!”

这都是本地有

种的香料,现成的,社员们就热情洋溢的点头。

黄水仙就叫大家把盐和香料炒香喷:“香料保证肉的底香,食盐延长肉的存放时间”

人虽知道没急岔,但还得扭头看一眼婆婆才心安的往下说,“抹盐,将肉切成大方块,把炒好的盐均匀涂抹在肉的表面。”

这一步也简单得很,社员又是一阵齐刷刷点头。

“肉抹好盐巴以后就放到盆中腌制,得让盐巴完全渗进肉里头才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