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的云(2024.7.13)(1 / 1)
当然,如果你非要纠结这一切的意义所在,我最终也想不出什么结论来。因为明显,谈论这些远不如谈论吃什么来得有意义。只是,我能从辩论中获取快乐,或者想一些也许将来能用得到的小点子,真扣具体,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得上。
正因为我们对快乐的定义不同,我们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绑定在一起,是必要左顾右盼的。说的简单点,三观不合而已。三观不合,你觉得我不食肉糜,我觉得你不食肉糜,搞来搞去很让人烦恼的。
靠得太近,快乐也许会多,但对彼此的伤害也会加深。所以,尽量不去靠近,稍微靠近,有些美的东西就融化不见了。
有得有失,有失有得吧!我们经历的一切事物都不是白费的,也许会让我们在生命中的某一个点上突然明白什么吧。
大部分的事都无可厚非,只是没找对输出环境而已。
假优秀的人总是抬高指标,然后为自己做不到找借口。
温柔是有代价的,也是有条件的。我没有爽文男主的本事,凭什么学他那样温柔?我学起来,更像个乌龟。
我又多久没盯着云看了?看不到,还是没时间?还是不再喜欢了?都有一些。
回想一下,喜欢读书确实是小时候培养的习惯。
现在还是对云有敬畏,和小时候一样。
一个小小的灵感,下午三点的云。
气温骤降,有些地区的气温是极度不稳定的。气压也一直在变化,之前把一个区域的气压看成定值,是完全忽略了天气的影响。也正因为都在动,所以引入温差和压差的概念,这两个东西可以固定。
积累是为了释放,我们不能一直囤着东西不用,这不好。
我们能看见清一个物体的东面,是因为有一束光照在了它的东面,光来自东方,或者西边来的光被反射会去。
懂得天象确实利于行军打仗!风没有形状,却随手把自己画在了湖面。
我两周看不完这么多书,也就能看完四本书,可能是比较贪玩吧,要不可以看更多,那就两周去一次南湖,一次借五本书。借太多也看不过来,可能会磨损书籍。经验就是,别的事情也该这样,不要一次太多,少吃多餐就挺好。
系统变得复杂后,稳定性到底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可能要看稳定部分多还是非稳定部分多吧。捣乱的多了,自然就不稳定,文静的多,自然就稳定。不能一概而论。
确实总是因为一点小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过。不过现在,只是愉悦,一般不出现激昂的情况,那样不利于身心健康。削峰填谷了属于是。
取代平稳的是波动,而波动是现实啊!如何在波动中保持平稳呢?
有些东西只能用在现实之中,写在小说了太扯淡了。但是在现实里就是可以发生的。
向内不够用的东西,是很难向外输出,即便可以,也难以久持。有的时候,越是战斗,越是快地把自己交到敌人手中。
信息在传递中逐渐失去它原本的样子。
我会先分析需要什么,然后再分析自己可不可以做到。我做不到,于是会自卑。我不会因为我不会做什么而庆幸。但是到了后来,我发现如果自己不会做而强行去做的话,反而会添乱,所以,我觉得这样也挺好。
职业与多能,并不是一点不兼容,但也并不是一点不矛盾。爱好只能是爱好,不能拿到桌面上来说事。驱散红眼病。家里长辈说的话,真的很有哲理。
有一个最小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局面会骤变。
去清理一个时常要刷新的怪点,做了与没做的区别在哪里呢?时常清理这些怪物,就像清扫地面上的落叶一样,结果是让人觉得这里不会刷怪,也就像干净的地面让人忘记了叶片会凋落一样。它从一个状态转移到了另一个状态,这就是作用。
作用不是持续的,一旦中断,事情又会回到原来的那个状态,所以看似没有用。
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会不一样,这是无可避免的事。又是哀叹一声,只能说,“唯有知青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朝阳”。
另一面的错误是什么呢?极度地补偿,让人觉得事情本身就是如此,长此以往,失去了一些常识,或者对待一些事熟视无睹起来。
然后又觉得事情是这样也没什么,不是大不了的事。总不能用二元论看事情的,失去一些记忆,是为了更好的划分,减少干扰而已。所以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接受这种变化,让心宁静起来,不要太暴躁。
因为暴躁,它无对无错,没有用处的话,纯属是浪费体力了。
看见了,就当作没看见。听见了,就当作没听见。为什么会不受牵制?因为无所期待。我知道未来没有什么在等着我,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地做事,不会乱做白日梦。挺好,消停。
千万不要乱嫉妒,千万不要。这是一个陷阱。
我倒是希望全世界的人都不认识我,这样至少大部分人都可以与我客客气气地说话。
小目标用闭环思维,做起来!加油!
在虚幻里,可能学不到什么真实的东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