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章(1 / 2)

加入书签

第 35 章 “ 第 35 章

“ 厄尔庇斯号轮船在海上航行时遭遇风暴 , 由于船长决策失误而不幸在风浪中倾覆 , 乘宰和船员乘坐救生艇逃跑 , 但因为风浪太大 , 前来救援的船只迟迟无法抵达 ,

数人在绝望中被大海吞没 , 最终 , 船上两百余名乘客仅有五人幸存 。

“ 画家柯列是其中之一 , 海难发生时 , 人们仓皇逃生 , 他和他的家人在人群中失散 , 小小的救生艇敌不过海面上呼啸的风浪 , 只有柯列所乘的这一腿侥幸逃生 , 在海上漂泊了三十二个小时 , 终于等到风浪停歇 , 被救援船打捞上岸 。“

苏温言清激的嗡音响彻在阶梯教室里 , 平静诉说着这场来自数十年前的惨烈海难 。

“ 考师 , 您说这场海难中有五个人幸存 , 可这画上 …...“ 一个男生疑惑地问 ,“ 只有四个人吧 ? 女人怀里的孩子 , 好像已经死了 “

画面再次放大 , 女人抱着的婴孩肤色惨白 , 双目紧闭 , 已然没了气息 。

“ 没错 ,“ 苏温言向男生投去赞许的目光 “ 妇人紧紧抱着她的孩子 , 哪怕那已经是一具尸体 , 她还和平常一样 , 拍着孩子的肩膀哄他睡觉 , 嘴里轻喃着摇篮曲 , 或许在姑心中 , 她是否获救已经不重要 , 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 仿佛孩子只是睡着了 , 属于一个母亲的温柔盖过了她眼里的悲伤 。“

教室里陷入一片安静 , 只剩手杖点在地面的轻响 , 苏温言移动画面 : “ 男人手里的项链是女士项链 , 意味着他刚刚在海难中失去了他的妻子 , 男人表情悲戚 , 神色木然 , 丧妻之痛让他无暇关心救援船有没有来 。

“ 和父母失散的少年 , 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孤儿 , 还在向身边的大人寻求帮助 ; 孤身一人的者人 , 混浊的眼球里只有绝望 。

“ 这幅画中唯一缺少的人是画家自己 , 在海难当中 , 柯列失去了他的家人 , 妻子 、 父亲 、 儿子 …... 死里逃生后 , 他创作出了这幅 《 风浪中的幸存者 》, 这也是四十三岁的柯列人生中最后一幅画 。

“ 三个月后 , 柯列在家中自杀 。“

教室里一片哗然 。

“ 怎么会这样 7“

「 为什么自杀 ? 是受不了打击吗 ?“

「 好不容易幸存下来 , 怎么可以自杀啊 …...“

苏温言没有理会学生们的议论 , 继续道 :“ 在把自己关在家中 , 闷头创作的那段时间里 , 柯列每一天都在问自己一一为什么活下来的偏偏是我 ?

“ 我的父亲 , 操劳一生 , 本该颐养天年 ; 我的妻子 , 生育之辛 , 养育之苦 , 最该享受回报 ; 我的孩子年岁尚小 , 还没来得及看到大洋彼岸的世界一一他们每个人都有活下来的理由 , 可为什么活着的偏偏是我 ?“

苏温言说着 , 看向坐在教室后排的女生 :“ 如果我没有计划这次行程 , 我的家人就不会平白遭受这场劫难 ; 如果海难发生时我没有惊慌失措 , 就不会和家人失散 ; 如果我能拉着他们一起登上那艘救生艇 , 也许我们就都能活下来一一可惜 , 我什么都没有做到 。“

「 可是这也不能怪他啊 ,“ 有学生小声说 ,“ 换成任何人 , 都没办法在那种情况下保持镇定 。“

“ 家人的离世的确很不幸 , 我理解他 , 如果换成是我 , 一定也会非常内疚 , 恨不得自己和他们死在一起 , 也不想一个人独活 。“

“ 我还是觉得这样不对 , 家人都不在了 , 难道不更应该代替他们活下去吗 7“

“ 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 ,“ 苏温言拿起粉笔 , 转身在黑板上写几个字 , 那笔迹清秀又俊俏 , “ 幸存者愧疚 「 , 由精神分析学家奈德兰在 1961 年首次提出一一经历了灾难而幸存下来的人 , 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负罪感 , 认为自己不该活着 ,

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

“ 在厄尔庇斯号海难发生时 , 这个概念还没有被提出 , 柯列的自杀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 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 , 认为能在海难中幸存已经是上天眷顾 , 高兴还来不及 , 而他居然会选择自杀 。

“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 , 永远不会理解灾难亲历者的痛苦 ,「 幸存者 , 一个代表幸运的词汇 , 天之宠儿 , 却成了压在一些人心头永远的阴震 。“

ppt 翻回到画作的那一页 ,《 风浪中的幸存者 》 再度投映在屏幕上 。

「 在这场海难当中 , 没有人是幸存者 , 失去孩子的母亲 、 失去妻子的丈夫 、 失去双亲的少年 、 子然一身的考人 …... 代表希望 「 的厄尔庇斯号终究没能给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