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吊装成功,轨道火车起重机的优势(2 / 4)
将粮食袋子摆在车皮里就可以了。
粮食袋子落下,组员们解开钢丝绳,再次发出信号。
李爱国操纵起重臂,缓缓收起钢丝绳。
轰!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成功了!李司机做到了!”
“这也太神奇了吧,竟然能把粮食从船上直接装到火车上。”
“啧啧,这玩意比真正的起重机还要好用啊!”
津城铁道分局的刘局长从兜里摸出一根烟,递给李爱国:“李司机,你这次算是给咱们铁道部门涨脸了。”
李爱国接过烟,顺手拿出打火机,“啪”地一声点燃,深吸一口。
辛辣呛人的烟雾瞬间充盈肺腑,驱散些许疲惫。
他抖擞精神,心中清楚,刚才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想将一万吨粮食稳稳当当地全部吊装下来,绝非易事。
不过李爱国所设计的火车轨道起重机虽然看似简陋。
却是花了高达一百积分从系统内买来的,稳定性和起重量都远超同级别的起重机。
所以一个下午并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临近傍晚,天一点点暗了下来。
运粮小组的领导们经过商量,征求了李爱国和卸粮小组组员们的意见,决定连夜吊装。
码头上吊起了一盏盏高功率卤钨灯,将整个码头映照得犹如白昼。
“同志们忙了一个下午,这会都饿得前心贴后背了,通知大锅灶马上做饭。”
总指挥抬起手腕看看时间,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疏忽。
“对对对,人是铁饭是钢。我马上让大锅灶做饭。”
后勤处的同志答应一声,便要去传达命令。
总指挥拉住了他的胳膊:“老马,我记得咱们仓库里还有几百斤肉吧?”
“啊那是留着准备庆功宴的。”后勤处的同志有些为难。
“要是吊装不成功,哪里来的庆功宴,你让食堂把那些肉拿出来,给同志们改善生活!”
总指挥道:“别舍不得肉,做一顿猪肉炖粉条。”
“是!”
于是,晚上七点钟,依然专心吊装的李爱国便享受到了喷香的猪肉炖粉条和大白馒头。
来送晚饭的是第二组换班的队员。
他身穿港务局的藏蓝制服,年纪大概四十多岁,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
面上带着读书人独有的斯文,炯炯有神的目光却有些许威严。
最让李爱国惊讶的是,他的脸上竟然有一道刀疤,从眼角处蔓延至下巴。
那道疤宛如一条狰狞的蜈蚣,盘踞在他的面庞,在灯光的映照下愈发显得触目惊心。
这位操纵员上手的速度很快,操纵水平虽然不如李爱国,但是也差不了多少。
李爱国也对操纵员产生了兴趣。
“周齐工同志,动手操作能力也挺强的哈?”
此时外面狂风大作,司机楼内的反倒拥有最优秀的用餐环境。
李爱国便一边吃着晚饭,一边跟操纵员闲聊起来。
“客气了,只是在码头上经常跟那帮工人兄弟一起干活儿,时间久了,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周齐工的操作越来越娴熟了,轻轻推动电门,粮食袋子准确的落在了对面的火车上。
“看你的穿着,好像是文化人吧?也需要在码头上干活儿?”李爱国道。
“李司机,您这是要对我盘根问底啊。
请您放心,我绝对有资格胜任这份工作。”
周齐工似乎误解李爱国是担心他没办法完成操纵员的任务。
把自己的情况详细介绍了一遍。
周齐工是解放前从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航海甲的优秀毕业生。
听到这个,李爱国顿时肃然起敬。
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是国内最早的海事学院。
解放后更名为东北航海学院。
后来与魔都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三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
大连海运学院是国内最大的海运类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海运人才。
性质跟李爱国所读的铁道中专差不多。
只不过一个是开火车,一个是开轮船
只不过周齐工是大专生,李爱国是中专生,被压了一头.
周齐工因为拥护组织,还是高级技术人才。
在解放后调到津城港务工作,负责港口的最重要的船运工作。
同时,周齐工还有个爱好,喜欢深入一线,跟那些工人们搬运货物。
“船运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提高装卸货物的效率,将船只的周转率提升至最大化。
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必须清楚一线仓库的情况、一线装卸队伍的情况,甚至是港口的实际情况。
不深入一线工作,只坐在办公室内纸上谈兵,绝对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李爱国赞同的点点头:“你说的这些我都懂,只是你脸上的刀疤是咋回事儿,跟工人打架了?”
周齐工没想到李爱国会如此直接了断的询问。
愣了片刻后,笑道:“确实是跟工人打架了,但是不是一般的工人,是被大脚行头刘德山的爪牙袭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