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京城(1 / 2)
男人回头,见柳初新一身书生打扮,气质不俗,自己怎么会认识这样的人,他停住脚步,就被柳初新带到他自己的位置坐下。
“兄台,我姓柳,有事想问问你,不知是否方便?”柳初新开门见山道。
李三倒也是个热心肠的,“你说吧,柳倒是少见啊,当今圣上也是姓柳”,但是他也没有多想,他就一普通老百姓,怎么可能见过皇亲国戚,“我呢,叫李三”
“方才我听见李兄你们在讨论官府催收青苗钱,你们似乎对这个事看法不一,恕在下冒犯,能问问是什么原因么?”,柳初新端坐,十分认真问道。
“额—”,李三摸了摸了头上的头巾,倒是没想到柳初新会问这个,他深深看了柳初新一看,开口,“柳公子应该不是本地人吧?”
“李兄好眼力,在下是从京城来的”,柳初新实话实说。
“这就难怪”,李三看着他那么实在,大大咧咧道,“确实有不一样的看法,我就觉得,官府硬逼着人还钱太可恨了”
“为何如此说?”
“兄弟有所不知,这青苗钱本就是官府当时硬借的,普通老百姓哪里敢不拿啊”,李三忿忿不平,“而且……”
外头突然传来了追逐声,然后人的求饶声。
“官爷,我真的不是不想还,是真的没钱啊”,一个人跪在地上朝前面一群官兵打扮的人叩头。
看到这一幕,柳初新皱了皱眉,刚才听到声音,大厅的人都跑出来看热闹了。
“马五,你上个月就这么说了”,为首的人凶神恶煞道。
“实在交不出来,我看你那个娘们挺好看的……”,官兵们立马哈哈大笑,有人还踢了马五一脚。
马五不敢说话,头磕在地上浑身颤抖。
看热闹的人窃窃私语。
柳初新留意着,倒是听到了不少消息。原来这个马五家里贫寒,刚娶媳妇没几年,前年又遇上饥荒,他拿着官府发的青苗钱又置办了个小妾,家里的粮食本就不多,人又多了,他到处借债才熬过去。现在已经没钱还了,所以被官兵一直围着追债,一来二去,有个长官倒看上了他的发妻。
这马五虽然没有什么钱,但是人倒挺多情,不肯把妻子拿去抵债。
还有就是,大街上经常能上演这种事,乱的很。
柳初新沉默不语,混在中间接着听着。
那头官兵讨钱没钱,讨人也讨不到,把马五打了一顿轰轰烈烈的走了。
围观的人指指点点,柳初新趁机搭话,“大娘,这当官的如此豪横,你们怎么不报知府?”
大娘啐了一口,恨恨道,“你当知府大人能不知道,肯定是默许的,要我说,当时说发钱人人多高兴啊,领了才知道要还的,我呸,当官的自己说不定富得流油,就会和小百姓要钱!”
一众人大多都同意,一起骂着,但是也有人反驳了。
柳初新一直留着,等到人都散去,李三也不见踪影,应该是自己回家了。
他若有所思的推开房门,心中已决定明天去巷子里打探消息。
梅之琮看到他进来了,走过去抱住他的大腿,抬头渴望的看着他。
“怎么了?”
他抬手轻摸了下小孩子的头,听到梅之琮奶声奶气的说,“我也要学写字!”
他看着桌上乱七八糟的纸页,一看就是梅之琮趁他不在翻乱的,想来他是看到自己在写字好奇了。
柳初新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好笑。
他把梅之琮抱到椅子上,自己先把桌上的东西整理好,又拿过一空白纸页,洋洋洒洒写上“梅之琮”三个字,说道“这个是你的名字”
他又在旁边写上自己的名字,“这个是我的名字,柳初新”
他握住小孩的手,一笔一划教他感受字的走向,神色专注而认真。
灯火照着他俊美的侧脸,梅之琮细细地端详着纸上柳初新的字,又看了柳初新一眼,迷迷糊糊明白了字如其人的道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礼拜,白天柳初新出门,梅之琮就留在客栈,晚上才回来,回来后柳初新除了记录每天的见闻外,还会抽出时间教梅之琮启蒙。等到梅之琮睡去,他就悄悄拿上随身带着的书照着月光琢磨,夜半才入眠。
又过了许多日子,早上梅之琮起来,发现柳初新已经在收拾东西了,他们要离开沂州了。
柳初新来时一身轻装胜雪,回去包裹里已经有厚厚一叠他记录的纸页,每一笔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不虚此行啊”,他背起包裹,扬眉一笑,风雪尽消。
他拉着梅之琮的手,回京。
一回柳府他就扎在了书房,用了一天一夜写了一封奏章呈上。落完最后一笔,他躺在地上长舒一口气,闭上眼休息了一会,连夜进了宫。
他要去见皇上。
那夜,柳初新跪在地上,神情却很高昂,他先为自己擅自离京的事情请罪,接着重头戏来了,他将自己写的奏章拿给皇帝,那上面是他这一行最大的收获。
君臣相谈良久,彻夜未眠。
原初的变法,是以百姓自愿为原则,在荒年时借贷给百姓,贷率百分之二十,让百姓能凭着这笔钱去采买种子等储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