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美国阿卡迪亚》(2 / 6)

加入书签

游戏的最后,Trevor向着Arcadia市的中枢机构“穹顶”发起冲锋的过程是被掌控Arcadia市的沃尔顿公司直播出去给全球观众看的,所以界面也会变成直播站的常见界面。你会看到以Trevor为中心的画面出现在屏幕左侧,占据较大空间,右侧则留出了评论栏给观众刷留言。考虑到这个游戏本身就以电视直播和超级真人秀为题材,关于镜头和屏幕的种种花样也非常贴切而合理,同时它们也让这个游戏的流程充满了变化,不断给玩家带来新感觉。上面这些特点,再配上游戏全程不停且颇具美式幽默感的对话与配音演员们的卖力演出,以及游戏独特的美术风格与1970年代的种种设计元素,一起让American Arcadia的关卡、玩法、视角、美术和声音形成了一个极为和谐的整体,为玩家提供了长达六小时,但全程紧张刺激、内容丰富的互动叙事体验。My Bonnie Lassie’s coming over the sea穹顶之外走出桃源岛的楚门与更新的美丽新世界所以American Arcadia仅仅是个具备互动性的《楚门的世界》么?在我看来,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即便不考虑游戏性和互动叙事的效果,American Arcadia在剧情上也比《楚门的世界》又向前进了一步。相比于电影,游戏剧情上最大的突破在于,它触及了《楚门的世界》最后没有明言的东西,即楚门走出桃源岛那个精致的牢笼之后会发生什么。电影《楚门的世界》情感基调还是相当单纯的。虽然它的主题也是对人何以为人的讨论,但它侧重的是对自由的颂歌。也正因此,它的结局是楚门最终离开了那个精致、安全且实际上也不错但就是不真实的桃源岛,转身投入了未必美好但胜在真实的世界。它呈现出来的情感基调是单纯且积极向上的。这个情感基调在当初的豆瓣电影二百五里并不少见,好几部排名极高的电影在这方面都颇为类似,包括但不限于《肖申克的救赎》《飞越疯人院》和《死亡诗社》。这从《楚门的世界》那颇为阳光的结局也能看出来。在电影的最后,楚门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来到了伪装成天空一角的紧急出口边上,最后一次对着摄像机,用从未改变的灿烂笑容再一次说出了那句看过电影的人都不会忘记的“假如再也见不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电影到这里戛然而止,对自由的颂歌也冲向了高潮。电影并没有对楚门走出去之后的事有任何着墨,观众自然会在这水到渠成的热烈情绪下,畅想出去之后的楚门会多么如鱼得水,就如在滂沱大雨中高呼自由,之后又在热带小岛上意气风发地准备开始新生活的安迪·杜弗兰。然而,American Arcadia告诉你,从肖申克监狱走出去的,不光有安迪·杜弗兰,还有出狱之后因为无法适应正常社会生活而最终选择自尽的图书管理员老布。外面的世界是否都那么美好?American Arcadia的剧情对这个问题报以戏谑的轻笑。自由固然可贵,但自由也有着沉重的一面。若一个人能当得起自由的重量,那他必定会在拥有自由的环境中如鱼得水,但若一个人不能呢?那他也许会回过头,发现他曾经认定的牢笼,此刻却成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舒适区域。若走到这一步,自由的颂歌还能唱得下去么?游戏会用另一个重要角色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答案。对这一点的探讨是American Arcadia在剧情方面最为可贵的地方,也使它超越了致敬的对象,真正有了自己想要表达的要旨。My heart with her, she’s bringing. I hear the blue bells ringing而American Arcadia的有趣之处还不止于此。它让我们看见,掌控着Arcadia城的大公司沃尔顿传媒根本不需要使用什么暴力的手段来控制Trevor,他们也根本不需要害怕Trevor的逃亡。在这个娱乐至死的世界上,掌握了大量媒体渠道的沃尔顿传媒完全可以用各种解构的方式彻底消解掉Trevor逃离Arcadia这一事件的严肃性,甚至能在做到这一点的同时狠狠消费一把Trevor逃走的关注度,让自己的节目不但不会受影响,反而更受欢迎。这就涉及到了游戏的剧情想要探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从《1984》到《美丽新世界》再到《楚门的世界》,对于反乌托邦的构想始终没有离开过一套自上而下的系统。同时在这样的系统里,善良的创作者们放进了无数楚门这样注定关不住的鸟儿。然而《楚门的世界》也已经是二十五年前的电影了,在这二十五年里,我们的信息来源从中心化一步一步走向了去中心化,人们从警惕信息来源的单一性变成了为寻求舒适感而主动拥抱回音室和信息茧房。所以在American Arcadia里,反派到底是谁呢?乍看上去似乎和以往一样,还是垄断一切渠道的大公司,但是在American Arcadia里,你已经无法忽视言论愈发极化却又对具体的人和事无动于衷的观众。被无数双眼睛盯着,且内部人员众多,搞不好就会出个Solano这样的正义人士的大公司做决策时恐怕还会投鼠忌器,但孤身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