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展望(1 / 2)

加入书签

陆闻砚明白她的意思。

预定的银钱除非紧急情况皆不予退还,话本小说还好,可若是名人文集的校订本,购上一册的高额银钱和免费借阅的巨大诱惑放在一起,自然是后者完胜。相比之下那“微不足道”的茶水钱,乃至稍稍贵上一些的纸墨钱,都显得不值一提。

久坐读书易渴,炎炎夏日,茶水既可解暑也可静心。这样一来陆氏书坊怎么不算一个好去处?若是要经常来,自然是预定上一月几月比较划算,可客人们的算盘打得再好,那也是计划不一定能如期进行,想着日日都来,可哪会日日都没有事情耽搁?

而且依着黎蔓的意思,因为种类繁多,所摆出书册每种的册数不会过多,若是有许多人对同一册书感兴趣,难免需要等上些时候甚至日子。

“而且今上圣明,对民间论辩之风还甚是欣赏。文人之间也爱交流,”黎蔓顿了顿,“我想着不如这样,平日这间屋子里不允许高声论辩,只每月都挑出那么一两个日子,允着大伙儿交流对陆氏书坊不同书册的见解。”

“有些像书院里的会讲,”陆闻砚显然对此事尤为感兴趣,他敛着眸子思索片刻,“若是能成,想来会很热闹,也许会留下如‘朱张会讲’那般的佳话。”

“朱张会讲的两位可是宋人里数一数二的当世大儒,”黎蔓性子谨慎,不敢将话说得太满,“我这小小书坊岂敢与他二老攀扯,二郎还是莫打趣我了。”

她想了想又道:“而且虽然此举应该能让更多的人进到咱们陆氏书坊里,但他们不一定都能买得起书册。”

这话说得还算委婉了,黎蔓此举的目标……至少一开始的目标并非那些世代簪缨抑或豪强贵爵,那些大户人家一是有足够的财力购买书册,没必要排着队等着同一群只能借书以读的寒门士子同处一屋;二是讲究的世家勋贵为着家族长远发展也需考虑家学传承,因此有些人家甚至会选择自己刻书,若是家中就有,那又何苦南辕北辙地来陆氏书坊?

“历朝历代中出身不算显贵的大学者可不少,东汉的王充,宋时的宋濂,”陆闻砚轻轻地摇了摇头,“科举取士更是不论公卿郡望还是寒门子弟,我在朝当官的时候也在同僚中遇见过穷且益坚的饱学之士……”

身为镇国公的女儿,若是朝中武将,那她还能说个一三五七,可如果提到文臣,那黎蔓确实是不甚分明、两眼一抹黑了。她正想听听更多的消息,但因着此刻的重中之重并非那群文人如何如何,陆闻砚便就此打住,只道:“郡主大可有所展望。”

陆闻砚又道,“若是以后从这书坊出了个当朝大儒,郡主定然是其座上宾,”他笑眯眯地打趣,“就是不知道到时候我又没有这个福气沾一沾光了。”

这人巧舌如簧,又实在太会展望以后的日子,黎蔓定了定心神谨防被他带着跑偏,谦逊道:“不过是一点不成熟的法子。”

“不过二郎说到会讲,倒是给了我些别的主意,”久站也有些累,她索性直接在陆闻砚身边坐下,“若是由着客人们论讲,不同人看的书册不同,难免会显得杂乱,不如由书坊确定要论的书目,也好有个明确的路子。”

陆闻砚显然也觉得这法子可行,他想了想又对黎蔓提议:“不过若是每月选一天作为论讲的日子,我想也不是非要在一开始就把要论辩的题目或书册定下来。”

黎蔓会意,兴致颇高地与他回望,忙不迭接上了他的话:“每位客人借阅书册时需记录在册,可以观察前十五天哪几本书册被借阅得最多,从中挑选一本合适的出来!”

黎蔓越想越觉着不错,握着笔在纸页上写下“遴选”二字。

她语气轻快,欢欣地和自己对视时,像只在冬日里找着了一大片松果的小松鼠。陆闻砚也不免为这情绪感染,饶有兴致地说:“既然郡主店里要用茶叶,那我和家里的茶庄说一声,让他们每月给书坊捎一些过去。”

这真是三百六十行,大半有陆家。

黎蔓一愣,说:“那记得叫他们按这京城店铺里所卖的价格记账。”

“不过是几包茶叶,自家人有什么好记账的,”陆家家大业大,书坊所需茶叶在茶园哪里估计也就相当于给主家送茶叶时再多捎两袋罢了。陆闻砚轻轻地摇摇头,但也理解黎蔓的想法,“再说京城里有不少铺子都是从陆家茶园拿了货去买,郡主在别人家买反而多费周折还富了人家的口袋。不如让茶园那边直接以这个旁人来拿货的价给你算,怎么样?”

这样也不算让茶园让利,无非是让他们有了一个需求量没那么大的客官,还能让书坊这儿省下一笔。黎蔓这才放下心来,点点头算是应了。

“这样的话若是有客人觉着茶叶不错,我还可以顺势说这就是陆家茶园的茶叶,欢迎大伙儿去买。” 她忽而灵机一动,“平日用来招待客人们的茶叶不要太差,中上就好,但每月一次的论讲,述而出色者由我们书坊赠一册书和陆家茶园最上乘的茶叶,岂不更容易被传出名堂?”

“看来这经商之道,郡主实在是比我强上太多,”陆闻砚未曾想到这一关窍,怔楞片刻后甚至举一反三,“这要真能成,确实得叫茶园那边认真记账,没准儿郡主还能帮忙给茶园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