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有猫腻(2 / 2)

加入书签

又让大姐和二姐摘了槲树叶,先将槲叶清洗干净,再用剪刀将前面较硬的梗剪掉不要。

然后起锅加水,放入槲叶烫一下,捞出槲叶过凉,并控干净水。

等米浆和玉米浆发酵好了。用四个大海碗,垫满槲叶,再将米浆和玉米浆倒入碗中,水开后上锅蒸一刻钟。

“三妹,我闻到一股香味,好香啊!”

在揭开锅盖的那一刻,二姐春心吸了吸鼻子,兴奋道。

“那就是槲叶的香味,有了它,米糕和玉米糕也会更香。”

自家娘将米糕和玉米糕端出来放在菜板上。一个反扣,四个大发糕端端正正地立好。

锦瑟凑过去,发糕上还有槲叶的纹路,轻轻一按,满意地点点头,有弹性。让娘把每份发糕均匀地分成了八份。

锦瑟用槲叶每样包了两份放好,再用簸箕装上端到桌子上,二姐春心则去叫其他人来尝味道。

“爷爷,白色的是米糕,黄色的是玉米糕,你们快尝尝,看看味道怎么样?提提意见,看能不能卖?”

家里一共10个人,米糕和玉米糕都有多的。

“好吃,我从此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糕点!”

这是大伯,只会说好吃。

“软软的,有淡淡的甜味。”

这是大姐春心,饭做多了,也知道怎么说了。

乘风和小云帆则是埋头苦干,吃了一块还想吃。

“娘,我还想吃。”乘风不敢直接去拿,就轻轻扯着大伯母的衣服撒娇。

“娘,娘,要,也要!”小云帆一股脑将手中的发糕几口吃完,也拉着自家娘的衣服撒娇。

大伯母把两种掰下来尝了一点,把自己这份递给乘风和云帆。

“我觉得米糕更好吃,玉米糕吃起来就要差一点,但都好吃。”

锦瑟补充道:“是不是觉得米糕更软糯香甜,玉米糕的口感要差一些吃起来要粗糙些?”

“对,就是这个理,读过书的人说话就是不一样!”

大伯母激动地一拍大腿,附和道。

“爷爷觉得呢?”

“老二媳妇,你在县里长大,觉得这糕点怎么样?县里的糕点如何?”

爷爷没有说自己的想法,反而一针见血,问出关键。

自家娘之前一直没开口,尝了一口就拿着糕点在看,见爷爷问,才将手中糕点放下,想了想才说道:

“儿媳仔细回忆了一下,我娘家那条街上是没有这种糕点卖的,不知道其他街道有没有。儿媳虽然没吃过街上卖的糕点,但是见店里摆的,是小块圆圆的,和这个不一样。那个看起来、看起来——”

“小巧精致,但不是这种软软的,看起来有些硬。”

“对就是这种感觉!阿锦,你怎么知道?”

锦瑟笑道:“上次去县里的时候我就注意看了,反正我们一路走去的那条街是没有卖发糕的。我也看见人家卖的糕点,的确长得好看。那种一般是大户人家吃的,我们做普通人的生意就行。”

锦瑟不知道这发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但暂时在这儿她是没发现的,既然如此,那肯定要赚一笔才行。

还是老天保佑,上辈子摊上两个挑食的宝贝,她被逼着锻炼了一番厨艺,好多食物都是自己做,还是变着花样地做,只有那样烧脑了!

锦瑟决定了,这辈子说什么也不要下厨了,现在家里有大姐二姐。

想吃好吃的,那就动嘴教两个姐姐,让她们做给自己吃。

至于以后?争取找个会做饭的对象?算了,不管了,反正她现在才五岁,还早,还早!

“爷爷,你看,一斤大米可以做成16块米糕,现在一斤大米40文,一颗麦芽糖一文钱,鸡蛋自家鸡下的,就算本钱一文,总共42文。这米糕哪怕我们卖5文钱一块,16块就是80文,除去本钱也能赚38文。”

“玉米糕也一样,玉米是15文一斤,本钱就是17文,我们就算卖2文钱一块,也能卖32文,净赚15文。当然,这个卖价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些,这要去县里问问外公,他们更熟悉这些。”

“好,那我们这米就不卖了,都做成米糕去卖,能赚多少算多少!”

“但有个问题,这发糕可以发一晚,但是这发糕最好是当天做当天卖,隔夜了就不好吃了。那样的话家里要有人天天早起蒸发糕,卖的人就要天天跑县城了。”

说这话时,锦瑟就看向大伯母和自家娘,全家能去卖发糕的,也只有她俩一起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