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念天地悠悠(三)(1 / 2)

加入书签

雨帘如瀑,许镜舟闲散地躺在一把藤椅上悠悠荡荡,手上是陈宜给她送来的一册书卷。

她来到辟雍学堂已经四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倒是发生了不少事。

陈宜借着游历山川之名,与驸马万和远走巴蜀,这地方虽天险不断,极难行走,近些年却出了两位了不得的人物。

一个是前朝二品女官朱瑶遮,一个是连中三元的张道远。

朱瑶遮退隐时曾著书一卷,收于朱家祠堂,陈宜这次过去,借了原文拜读,手自笔录,为许镜舟誊了一份送来。

开篇第一句是:以童心发始,达无岸之岸。

陈宜在信中谈了谈她对“童心”的认识,认为这代指朱瑶遮的赤子之心。

许镜舟却觉得这个解释有些浅薄了,一时也没有想出更好的解读。

陈宜这次巴蜀之行的重点,并不在山川之秀美、佳肴之风味、追古之意趣,而是为了一个人:陈宣的少师张道远。

京城高门无数、星罗棋布,地方又各自形成了诸多簪缨世家。

王朝几度更替,这些世家却如水中之石屹立不倒,如清河崔氏、弘农杨氏、河东裴氏。

蜀郡张氏也是其中之一,太子谋反后,张道远自发上书、引罪回乡,而陈宜这次奔波,正是为了请张道远重新出山,匡扶乱局。

所幸,陈宜的努力没有白费,张道远推拒了两次后便欣然应允,随陈宜一同返京。

也许他当年回乡,就是在等这样一个机会。

陈宜在信中细细描绘了她与张道远的见面,声称那日他没有随众人出来拜见,而是摆了个架子,端端然在藏经楼里坐着,对她微微一笑,仿佛早已料定她的到来。

许镜舟联想了一下这样的画面,觉得这位张先生着实有趣。

王采死后,倒是带来了不少麻烦,他党羽众多、门生无数,在朝堂内可谓是说一不二,自以为从此高枕无忧。

可天子卧榻,怎容他人酣睡。

王采恐怕也没想到,陈宽——这个他精心挑选的稚童,没有片刻容忍,直接乱刀砍死了他。

阴谋阳谋此时都不再作数,这样的莽撞实在让人无法预想。

甚至连个罪名都没有给他安上。

王采死后,罗燃青又迅速料理了他的几个门客,这些人在回家路上,被一伙强盗杀死,连头颅都不翼而飞。

强压之下,人心惴惴,哪怕有人生出了些不臣的心思,因群匪无首,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种久违的平静。

罗燃青便在这段时间里,疯狂培植自己的势力,熊熊的气焰较之昔日的王采也不遑多让。

许镜舟发现,这座学府除男女分别授课外,还存在着一批特殊的人群:小黄门。

他们与许镜舟这些人并不同堂同席,有专门的先生为其授课,主要教些最基本的技能,如认字写字,句读文书类。

不用想也知道是罗燃青的手笔。

前朝有前朝的势力,他处于深宫,自然要利用皇城中数量极多的这一批人,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陈宽在六部之外,专门成立了两项专供宦官工作的部门,不知道这其中是否也有罗燃青的安排。

天子式微至此,朝有权臣把控,内有宦宠持挟,许镜舟对这位年仅六岁的皇帝充满了好奇。

至于其他多余的情感,比如同情,却是一丝一毫都没有的。

他诛杀那些门客后,当朝甚至呜咽不止,连话都说不清楚,中心意思就一个:朕心甚痛。

这样的忍性和心计,也不是寻常人可及的。

借着这件事的由头,陈宽命罗燃青主持巡逻皇城,誓要抓出作乱之人,还百姓一个清静的日子。因此,一连数日,皇城的宵禁时间都提前了一个时辰,傍晚时分,家家闭户。

街道上只有巡逻人整齐的脚步声。

这样一出大戏,随着那几个“强盗”人头的落地,才终于敲完了最后一声锣鼓。

--

夜半时分,罗燃青又被一个噩梦惊醒。

他也不想再睡了,披上一件暖白色的外衣,在这个偌大的宅院里如鬼魂般游来荡去。

偶有守卫巡夜时看见他的身影,也并不惊奇,算起来这个月已经是第三回了,他们都熟悉了罗燃青少眠的习惯。

他就这样走来走去,也没有什么目的地。

终于,他行到了曾经许镜舟的住处,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只有一钩残月冷冷地挂在墨蓝色的天幕上。

他坐上了那个秋千,但没有抓住两旁的绳索,像是放任自己一样,脚尖一点,让秋千越荡越高,他像是要被甩出去了。

这样的时刻,他终于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声,感觉全身的血液都随着巨大的恐惧而加速流动。

耳畔只有风声和虫鸣声。

真好啊,如果就这样摔出去,会死吗?

他闭上了眼睛,想象着死后的美好世界,又不紧不慢地抓上了绳索。

秋千渐渐慢了下来,他感到意兴阑珊。

罗燃青心里清楚:他不能死。

小时候,罗燃青最喜欢放爆竹,每次都要跟小厮们争抢点火的机会,他点燃了硝绳后,就赶紧跑回去,跑到母亲的怀抱里,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