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礼争端(1 / 2)
热闹也好,骄傲也罢;挥霍也好,拮据也罢,看着沸沸扬扬,其实也不过一月之间的事情。旧功臣想趁着元春的荣耀折腾,动作自然就不能慢。明明是冬日眼瞅着要过年的关头,硬是把细节都一一敲定,只等着正月过了就开工。
晴玉本着看热闹的心态打量过也就罢了,心说忙点也好,忙点就没功夫折腾自己
。如今元春新宠,康熙一月内去看了她五六次,更将她安置在了尚且没有主位的景阳宫,于后宫中风头一时无两。就算偶然有人嘀咕景阳宫是六宫里最偏僻之处,前朝甚至能算半个冷宫,也被康熙一次宴席上亲口说的“景阳宫离藏书阁近,书香浸染,最适合贤贵人”给压了下去。且凤藻阁原就是藏书阁中的一部分,原先都在景阳宫后面,等于这地方算半个“定情之地”,再冷僻也是体面,连元春自己都不觉得有问题,得了信的贾家就更不觉得了。
心满意足之余,对晴玉常常进宫之事果然看得更轻。想起从前碰的冷钉子,需要传递消息时干脆跳过她选择热情洋溢、专业对口的夏守忠,叫晴玉私下谢天谢地。
要是就这么一直过下去也不错。等过了年,选秀就只剩不到两年,想来林如海进京的日子能更早些,到时她和妹妹都有了去处,贾府里剩下的日子自然是存在感越低越好。
只可惜,世事不能尽如人愿。贾家只顾眼前,宫中还有个看得长远的。
大年初一,一元初始,万象更新。是好日子,也是贾元春的生日,借着这份喜庆,贤贵人给家里送了赏赐,算是成为妃嫔以来第一份赏。
府里自然欢喜。晴玉略一看,发现东西数量已超了贵人份例,想是康熙平日赏的。绫罗绸缎、钗环金玉,都是好的——如果她、黛玉、宝玉不是一样的东西就更好了。
只一眼,晴玉就想到了原著里元春的表态。
若从血缘上论礼物,宝玉是她亲弟弟合该最厚,之后是三春,黛玉有半个贾府血脉次之,宝钗则是王薛联姻之女。要分厚薄,按血缘该是最清晰的;若不想显得层次分明,一视同仁也罢了。偏偏原著后来撇开黛玉让宝玉宝钗相同,现在又明晃晃撇开宝钗,让晴玉黛玉越过三春和宝玉一样。真是……过于明显了。
只想着自家要挑谁,竟不想想人家是否愿意吗?何况表态有千百种做法,何必要选最明显的一种。端看赏赐一送,府里生出多少流言蜚语来!
原著里的黛玉已是孤女,又是被“不看好”的那一个,暗地会被怎么嘲笑可想而知。现在倒是情况逆转了,但听着怕旁人说宝钗难道就好受了?何况,她们不稀罕做这个被挑的。
其实在这一次上,晴玉有些冤枉元春。
作为王夫人一手带大的孩子,元春何尝不怜惜表妹宝钗?终归是宝玉的婚事在她心中太重要了。
尽管困在宫闱,元春对家里的情势还是有些了解,知道贾母和王夫人都会看重“宝二奶奶”,偏偏又极可能无法达成一致。选宝钗无疑会使王夫人在家里站得更稳,从王夫人到王熙凤到宝钗,这份血缘足以叫王家血脉牢牢占住贾家,对元春而言无害。可是宝钗的身份,低了……只要林如海活着,就无法否认林家是当朝大员,而薛家已经衰退。再说一个是五代列侯,一个是商贾之家,在世人眼中简直天差地别。
可选了林家,王夫人的掌控力只怕要削减。有贾母撑腰,王夫人自己侍奉羹汤那么多年,恐怕是没法等到拿捏儿媳侍奉的那天了。林家也不会向着王家。
如此种种,想劝服王夫人有些困难,元春也不肯让祖母用此事压母亲。奈何她传信不便,左思右想,最后才择了赏赐一事做文章。至于宝钗,在宝玉的前途面前只能退一步。
思虑如此,也算为宝玉殚精竭虑。晴玉满心想着别让妹妹再被骚扰,一时间拉满了心内警报。结果府中流言传着传着忽成了“晴姑娘年纪虽长了些,倒也还行”。
???
晴玉一脑袋的问号,心说是不是贾家下人没过脑子。还是黛玉提了一句“他们不知圣意”,才让晴玉想明白自己竟也是宝二奶奶候选人。
这是什么破事!
晴玉一直没想过这个可能,满以为那份一样的礼物是元春给宝黛的掩护而已,毕竟亲姐妹没法再区分了,难不成还有别的意思?是想搞二选一?
好在疑惑很快有了解答。年后又一次进宫时,成嫔私下拽住她,说贤贵人曾来拜访,闲聊时提及与晴玉的表姐妹关系,更说与晴玉的母亲当年极亲。
合着是把自己当名片刷呢?
可后宫哪有傻子。晴玉又不是第一次进宫,想扶持自己表姐早张嘴了,哪用元春现在才提。偏偏元春下面的话叫人不得不重视:“我姑姑性子好,两位表妹也养得品行淑良。我入宫前总担心幼弟与妹妹们孤单,如今两位表妹能来家里住真是再欢喜不过。”
幼弟。这个关键词一下子就撞进了宫里人的耳朵。
虽说已有聪明人猜出皇上的态度,但毕竟仍有猜不准或者干脆想装傻的——年轻貌美有本事的名门女子,一入宫必是劲敌。若非有健康需要,谁也不喜欢。
若是能嫁进别人家呢?不乏有心思活络的在元春跟前暗示了几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