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省亲之荣(1 / 2)

加入书签

秋水阁里两姐妹的私下闲谈,恰如风过秋水一般,轻轻浅浅的痕迹只留在了自己心里,对府中烈火浇油般的热闹没有半点影响。

第二天出了门,莫说贾母喜气洋洋,就连王家、史家上门的人都与有荣焉,打从昨日就陪着等消息的薛姨妈一叠声夸起了元春,以至于王夫人和宝玉本就不凡的地位仅在一夜之间就又有了几分不同。

饶是这般声势,竟还未至顶峰。

仅仅十天后,皇上忽然降下圣旨,说是读孝经有感,念天下子女侍奉父母的心皆该诚挚,后宫妃嫔中亦颇多思念父母者。为尊孝道,允妃嫔家中建有别苑者请旨省亲,以全天伦之理。

此旨一出,满朝俱赞圣上仁孝,然心中不免觉得突然。于是夏守忠公公等人立马有了新收入,东家收一笔,西家说一句,不消三日就让京城里的体面人家晓得皇上“突发奇想”的前因后果——前些时日在凤藻阁,贤贵人就孝经问答得宜,其思念父母的纯孝之心令圣上感怀,故而遍翻旧例,以“省亲”之恩赏赐后宫。

四舍五入一下,省亲这份莫大的荣耀,是元春的功劳。

当然,这是贾家的四舍五入法。

荣府上下顿时挺直了腰杆。贾政捋着胡须,满耳朵都是旁人夸他教女有方、家风清正,重点围绕封号里一个“贤”字吹捧解读,吹得仿佛不是元春封了贤贵人,而是贾政封了“贤大臣”。

至于秦可卿葬礼上捧场的那批旧功臣更是一个不落,如约好了一般再次上门,欣喜得像自己女儿被皇上看上了——实质上,可能也确实做着类似的打算。

有一说一,贵人这个位分只能算不高不低。晴玉有王嬷嬷耳提面命,对宫里的位分一清二楚:

历史上康熙虽然有意定下后宫规范,却架不住事情乱、活得久、妃子多,又牵扯些安抚旧臣、安抚蒙古、安抚皇子的事情,以至于网上一搜每个位分上都是一长串。

倒是这个结合体世界的后宫显得更规范些。皇贵妃位仅有一人,由佟佳氏稳坐;贵妃上仅有纽祜禄贵妃,仍空一位;惠宜德荣四妃位满;嫔位上刚晋了一位成嫔,也就是七皇子的生母戴佳氏。因为孩子先天残疾,戴佳氏位分多年未动,即便生子也不受赏,直到晴玉治好了这份所谓“不祥”,康熙才许了七阿哥今年像正常皇子一样参与祭拜,同时给戴佳氏该有的身份,允她掌启祥宫,名正言顺照顾自己儿子——此前她本“没资格”抚养亲子,只是康熙怜悯七阿哥加上其他妃嫔忌讳才破例,为此戴佳氏成为成嫔后第一时间给了晴玉一份重礼。

以上这几位,位分高入宫久,最关键的是垄断了康熙目前除了八阿哥以外所有皇子,几乎可以说是后宫不可撼动的存在。除此外,只有太子的姨母赫舍里氏封了平嫔,剩下四个嫔位全空着,连生了八阿哥的良贵人都因为出身太低没捞着。至于嫔位以下完全没有数量限制。贵人是比常在、答应、庶妃强点,也改变不了一捞一大把的事实。

元春初封是贵人,看着不低,最关键是额外给了封号,但她此刻在后宫依然无足轻重。说得直白点,前些日子给孝庄请安的大部队里最低都得嫔位,元春还够不上这个最低标准。

四王八公作为开国贵族,对后宫位分的了解不会比晴玉少,之所以仍然那么激动,大约是把这个当成了信号:别嫌贵人低,自康熙登基以来,他们这些人家的女儿连答应也没有,都是选秀阶段就被刷下去了!

后宫前朝从来一体。就像太皇太后和太后都出自蒙古,到了康熙就再不肯立蒙古女子为后,博尔济吉特氏庶妃至今还在慈宁宫旁住着孝敬长辈。

对待宁国府之流占着高位却没啥用的旧人,康熙的态度还不如对蒙古。眼看着爵位随着继承一点点削,四王中仅有北静王还存着王爵,其他人怎么能不怕?尤其随着三藩平定,他们心中越来越不稳,迫切需要皇帝一个态度。宁国府愿意出风头,把一桩丑闻葬礼大半特办,无疑是试探的好机会。

而试探的结果,令他们喜出望外:皇帝肯纳贾元春了,这就是接纳的开始啊!有一就有二,既然贾家可以,旁的家也可以,如今适龄的女儿们正在家里接受急训,等待下一届选秀。要是其中有谁生下一男半女,那岂不是一家人都有了一道保命符?

越琢磨,就越兴奋。对于因开国功绩而登天的家族来说,靠自己努力拼搏的脚踏实地显得太慢,只有妃嫔这条路上的“大回报”才诱人。

然而再多幻想也需要从现在做起。皇帝松动了,他们就要赶紧表现才对,要让贾元春脱颖而出,让皇帝想起他们的辉煌,让所有人看到他们未曾败落——还有比省亲更好的机会吗?

这省亲别苑,就算别家不盖,贾府也一定要盖;不仅要盖,还要盖得气派!

只可惜,气派是要钱的,一寸风光一寸金。

眼下想靠着省亲出风头的不止一家。似皇贵妃、贵妃这样的大家族本身就有别苑,自不必说;宜妃等妃嫔本家不在京中,也不用考虑。剩下的,一类是惠妃荣妃这些有年长皇子的,自有人为了奉承乱动心思;一类就是贾元春这样的。

最后零零散散一凑,竟有十好几家贵族要建别苑。一时间“洛阳纸贵”,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