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梁祝(四)(2 / 5)

加入书签

放松一些也无妨。可你是我马家唯一的香火,自然要承担马家的责任,不可长成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人心莫测,时局纷乱,朝堂之上更是风云诡谲。外祖桓氏的结局你已看到了,昔日桓氏光耀之时,无数人归附。可桓氏下场,树倒猢狲散。郗超之事你岂无听闻?你若不心狠手辣一些,就是别人的踏脚石!大丈夫不拘小节!只要能笑到最后,那就是你需要做的!”

郗超,桓温客卿,甚至曾被谢安戏称为桓温入幕之宾,足可见两人关系亲厚。桓温病逝之后,朝廷虽然没有如从前朝堂对待犯臣流放或是诛灭九族之类,但是桓氏之人,位居高位者尽数被外放,朝堂中近乎再不见桓之一姓。郗超在时,王氏王羲之献之凡拜访舅父郗愔皆束发戴巾平屐而入,礼仪周全令人赞扬。郗超逝世,两人再入郗府,衣着随意,高屐阔论,变得傲慢无比,害郗愔大骂竖子无礼,感叹若是郗超尚在,两人岂敢如此。

两人当初尊重为真,之后傲慢也无假。究其缘由如何?岂非正是因为郗家失势,而王家得势?

但是时局如何评论呢?最多不过道一句王氏儿有些恃才傲物罢了。足可见权势二字的利害之处。

马太守思及此,心头一冷,凝重道,“佛念,任何一个士族子弟与本氏族都是相辅相成的。马家虽比不得内朝那些世家大族,但至少也跻身士族之列。你务必要出彩,若你不文成武就,马家唯一的后人若是个草包废物,你知道那些平民将如何评论我马家?太守家的儿子却比不过平民吗?他们还会关注你只有七岁而对方已经十三岁了?不!他们只会说的更难听!人生在世,总有那么一些人,从来不自省,只盯着别人的失败,嘲笑。只有拿到第一,他们才无话可说。只有你作为最优秀的存在而存在,他们才会闭嘴。你要完全的胜利,才能让这些人闭嘴!佛念,佛念啊,你明白为父的苦心吗!”

姜晨静静地听他说完,看他情绪平复了些,才应声点了点头,“父亲教导的是。”

他毫无异议应答,马太守心头一暖,“好。好!”

他终于懂事了。马太守怅然若失之余,又觉得非常欣慰。

很好!这才是他马俊义儿子该有的样子!

……

秋末。

姜晨已顺利从张孙陈李四位夫子处出师了。几位夫子带了行囊分别辞别时,众口一词地赞叹,“公子天性聪敏,吾等已无他物可授之。”

第一位夫子辞别时,马太守只以为是他这半年来认真学习之故。但第二位夫子走时,他觉得奇怪。临着最后一位夫子离开,他都要怀疑姜晨是否故态复萌,对这些夫子使了什么手段。

授四书五经的李夫子先是之乎者也说了一大堆,满脸欣慰的赞扬说,“老夫传道以来,所见学生众多。如小公子一般举一反三,却是绝无仅有。”他顿了顿,似乎是斟酌了一番言辞,又开始滔滔不绝,“天资聪颖,又不恃才傲物,这般品质着实难能可贵。文才年纪虽小,已隐有先生良之风采,谦谨好学,泰而不骄,太守大人真是好福气啊。”

这一通夸耀,让平素只见得他人畏惧之色的马太守有点出神,暗道,这说的当真是他的儿子么?半年前文才还被夫子评价说是勤奋刻苦,但是脾性桀骜不易相处——马太守只得不断摇头,假意谦虚道,“夫子过奖了。文才我是知道的,他不给夫子添麻烦都足够了。岂能担得起夫子如此嘉奖。”

李夫子扶着胡子笑了,完全以为有温文有礼的子辈,便会有谦和文雅的爹,直接认为马太守是认真的在谦虚,想也不想实话实说,“诚然,当初大人邀老生为令郎讲学,老生心有所惧,忧心学子会是纨绔子弟只知吃喝玩乐。但如今回看,才觉自己浅薄了。出来之时……贵府,额,变故颇多。可能影响了这孩子,老生以为他不好相处。日子久了,才觉得文才聪慧有礼,惭愧惭愧!老生学识有限,能教文才的已尽数教了。只就此拜别了。”

马太守屡留不住,只好辞道,“好吧。那,我送先生一程。”

出了庭院,李夫子连道留步,马太守唤来马寿,拿来一盘银锭送了他,“小小谢礼,不成敬意。夫子且带着吧。”

李夫子迟疑了下,露出些苦涩之情,想收,又不敢收,“这,老生应大人之邀前来,文才公子的束脩已经交过。太守大人太客气了。”

马太守道,“夫子千万勿要推辞。束脩是束脩,今日乃是感谢夫子对我儿的照顾。于情于理,都应该如此。夫子还是收下吧。”

李夫子顿了许久,还是接了过来。“那老生便却之不恭了。”

李夫子向来为人严正,在杭州启蒙私塾颇有名望。他原本不是贪财之人。

但是,佛念已经央求过了,让他在李夫子离开时备些礼物。

“父亲,夫子教导孩儿许久,如今要离开……孩儿从前对夫子有些冒犯,礼数不周,父亲不如备些薄礼,也算孩儿谢罪了。”

他说的委婉且周到。

马太守权当做自家幼子太过尊师重道。虽然他本人对尊师重道四字嗤之以鼻,不过如今风气,正以尊师重道为大善。马太守自然不会对自己孩子说些将尊师视若无物的离经叛道之言。诚实来说,他本人就是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