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4章 叠罗汉(1 / 3)

加入书签

众所周知,沿海地区的天气,和天气预报一样善变。

鉴宝活动的第二天,张扬刚吃完早茶就发现,昨天说好的“多云”,突然就变成了“小雨转中雨”。

还没出门,雨就已经淅沥沥下了起来。

还好,警车已经开到了酒店门口,包接包送,要带他去当地的派出所。

和他一起上车的,还有昨天见过的、瓷器鉴定专家窦老师。

看到张扬也在车上,窦老师很不解:

“小张,你也是鉴定委员会的成员吗?”

警方在处理文物相关的案件时,会申请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对涉案文物进行年代和价值的鉴定。

一般都是向上申请本地的鉴定委员会的专家来鉴定。

“我记得张扬你是临海人呀?”

“老师你误会了,我是去录口供的。”张扬解释道。

“啊?”窦老师挪动身子,离张扬远了一点:“这事儿,你也参与了?”

“但是你怎么在这儿呢?”

窦老师的意思是,张扬如果是涉案人员,不是单独押运吗?

“你又误会了,我是因为昨天鉴定的事去录口供。”

张扬自己也很奇怪,一般这种事,民警过来,在酒店找个会议室聊一下不就完了?非得大张旗鼓的来派出所?

等他到现场,看到赃物的数量后,马上改变了这个想法:

还真有这个必要。

因为这是个大案子,所以办案的规格高一点也无可厚非。

在派出所的大型会议室里,一张可以围坐三十人的长桌,上面摆得满满当当。

全是文物。

民警连夜清点,统计下来一共有八百多件。

其中瓷器和陶器记起来共四百三十五件,青铜器及金属制品共两百五十三件,还有一百多枚古钱币。

“你们这是抓住了一个盗墓集团吗?”张扬惊呼。

“其实就三个人。”民警回答说:“昨天我们也以为是个普通的盗墓案呢。”

“结果到了嫌疑人住所才发现,这可能是近二十年来,羊城发现的涉案文物最多的盗墓案。”

只可惜发生的不是时候。

张扬心想,要是晚一点,说不定他在古玩市场,还能碰上这波盗墓贼出来销赃。

现在嘛,这么大的盗墓案,他都没法亲身参与一下了。

录完口供,准备回酒店,张扬刚出办公室,走廊上冲过来一个人影,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

“窦老师?你不是去帮忙做鉴定了吗?”

张扬一边挣脱一边问道,但对方抓的很紧,好像生怕他跑了。

“那哪是鉴定啊,那是想要我老头子的命!”

窦老师揉了揉眼睛感慨道:

“四百多件啊,就请了我一个看瓷的……”

“你可别走了,我已经问过汪国声了,他说你看陶瓷很准。”

“千难万难,今天一定要帮我这个忙,晚上我请你吃最贵的顺德私房菜。”

张扬直呼好家伙,怪不得窦老师这么紧张自己。

四百多件,让正常的鉴定专家一个人搞定,确实变态了一点。

鉴定+登记,可能要忙活好几天。

但明天要是天气好转的话,窦老师还要去现场参加活动呢!

他的存在,在鉴宝的海选阶段,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为瓷器是国宝帮的主阵地。

张扬想了想,这忙可以稍微帮一下。

刚好他也想去看看,到底挖出来了什么。

“老师你这次又错了。”张扬摇摇头:“我这个人,对吃饭完全不感兴趣。”

“但是我愿意为文物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每一份力量。”

窦老师听完,肃然起敬。

他攥着张扬胳膊的那只手,更紧了。

我老窦什么人没见过、什么口号没喊过?

你别光嘴上说,赶紧跟我走吧!

……

张扬到会议室的时候,来鉴定古钱币的那位专家已经准备下班了。

他的活儿实在太简单。

盗墓贼挖出来的东西,基本不用考虑真假,按年代分一下类就行。

只有那些腐蚀痕迹很重的铜钱,需要他分辨一下。

临走前,古钱币专家告诉在座的几人:

“这伙儿盗墓贼,应该盗了很多不同时期的墓。”

“最早可能到秦,因为有十几枚秦半两,还有两枚楚国的铜贝。”

“最晚到清中期,乾隆往后的铜钱没有见到。”

这个结论,和青铜器组目前的鉴定结果一致,那边也是以汉代的铜镜为主。

现在,就剩张扬和窦老师面前这四百多件瓷器没出结论了。

一眼看去,都是些青花的瓷碗、瓷碟。

有的堆叠在一起,就像刚从橱柜里拿出来的一样。

张扬和窦老师商量好,分别从这堆瓷器的两边开始鉴定,争取尽快在中间会合。

第一件:清康熙、民窑、青花赶珠龙纹盘、普通文物级。

张扬将鉴定结果写在本子上,同时给盘子贴上了“1”的标签。

这时候,他还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