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千四百九十三章 快回来了(1 / 2)

加入书签

“这倒也是一种思考模式。”诸葛亮沉默了一下开口说道,和在场其他的文臣不同,陈曦带着诸葛亮一点点的学过,但这种玩意儿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零零散散的教授,很容易出问题。

毕竟坐到这个位置上,一知半解的政治经济学比不知道还可怕,至少不知道的话,依旧走小农经济,不会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冲击,而一知半解的话,很容易在坑死自己的时候,坑死更多的人。

故而陈曦很少主动去教授这些东西,而是非常现实的准备自己搞出完整产业链,由其他人接手,在实践运转之中认识这种东西。

诸葛亮属于学了一部分,但由于陈曦无法给诸葛亮将根基夯实,最后还是决定在未来由诸葛亮坐到那个位置之后,亲眼看着这个体系去运转,然后自己在实践之中补全。

说实话,坐到这个位置之后,陈曦才发现懂也是分好几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一种懂,知道内中原因,也知道运转,有问题自己也能创造出解决的方案是另一种懂,而最后一种懂,大概就是将自己懂得东西升华出来,简化到能让别人看懂。

陈曦在磕磕绊绊的实践之中,达到了第二种的水平,然而提炼出来,简化到让别人看懂学懂,陈曦做不到。

这不是语言概括能力的问题,而是一种体系框架的架构能力,而且语言在传递的过程中,因为理解和认知的问题,会出现扭曲。

虽说犯错是人之常情,但有些时候,有些事情真得需要苛刻到绝对不能犯错的程度,这是违背科学的,可玩崩的代价陈曦掏不起啊。

输得起和错得起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能力,以及是非常庞大的资源支持,而陈曦目前的情况,真得掏不起这个犯错的学费,所以这件事一直拖着,拖到产业链闭环,拖到陈曦能给其他人教的起学费为止。

虽说陈曦原本想拿刘巴当做学费上缴,后来发现刘巴这个学费只够个上个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版还得自己筹集学费。

陈曦寻思着,过个几年刘巴玩崩了,中原这些智者估计人均经济学加个十几、二十分的样子,不过这种行径终归有些不太好。

好在陈曦已经劝了刘巴很多次,还是当着荀彧啊,曹操啊等等很多人面劝过,到时候崩了陈曦觉得自己也能脱手,总觉得有些卑鄙。

“这已经不是思考模式的问题了,这里面光是想想子川前期的投入就知道了,正常的朝廷就算想做也拿不出来这么多的资源。”郭嘉摇了摇食指,非常认真地说道。

“这话就不对了。”陈曦摇了摇头,“实际上我计算过,哪怕是在灵帝年间这件事也是能做到的,而且在黄巾之乱后,灵帝如果可以选择用这种手段垦荒的话,别的不说,在灵帝驾崩的时候,至少能多出来一千万亩的土地。”

一千万亩虽说不多,可这种完全属于国家的田亩,别的不说,产出用以供养几支属于中央的军队还是没有问题的。

“铁呢?”郭嘉看向陈曦询问道。

“四十万斤铁,灵帝还是能拿出来的。”刘晔叹了口气说道,西园八校的武装也是之后凑出来的,虽说艰难,但这么大一个国家,中央朝廷还没崩溃的情况下,无论如何都能凑出来的。

“实际上要不是因为不收钱总有些奇怪,我连钱都懒得收,按照户籍免费发放,给他们提供劳动的机会,本就是合则两利的事情。”陈曦翻了翻白眼说道,“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都想着急功近利的手段,慢一点能死吗?”

“我提一句。”鲁肃突然开口道。

几人全部看向鲁肃,鲁肃悠悠的说道,“子川,你最没资格说这话,急功近利的手段你也用了不少,当年在泰山郡,兴建奉高的时候,你的手段基本都属于立竿见影的那种。”

“那不是被逼的吗?满地图都是贼匪,我不让他们赶紧听话变成百姓,他们不把我们干掉才怪了,那个时候能一天见效,绝对不能拖第二天,馒头券都是当天结算,你以为我想啊。”陈曦想起泰山早期那段日子,一脸无奈的说道。

“这不就得了吗?急功近利的手段,大家都很喜欢,其实并不是他们短视,而是没有更多的选择。”鲁肃看着陈曦无比的认真。

“可选择了急功近利的手段,他们都不去消除隐患,泰山当年我用的方式其实就是饮鸩止渴,只要徐州的粮食一断,泰山当场自爆。”陈曦有些不爽的说道,那是陈曦最危险的时候,但不那么干,刘备不可能滚雪球滚起来,而一旦拖入本土治安骚扰,那就完蛋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豫州一战之后,陶谦认为刘备背盟,和刘备逐渐疏离,甚至连徐州都准备在自己完蛋之后给曹操。

可因为一系列意外,最后落到刘备手上之后,陈曦却完全没计较这件事,甚至陶商和陶应两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家伙,陈曦也给了安排。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陈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