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千六百零七章 长安(1 / 4)

加入书签

科技这种东西怎么说呢,实属是用的人没觉得有多少技术含量,搞这个的人不知道往坑里面埋了多少代,才算是真正解决了问题。

高炉这个玩意儿看着简单,实际上该有的技术含量全都有,更糟心的在于,除了高炉自身所携带的技术含量以外,高炉冶炼钢铁本身也是一种非常需要技术的玩意儿。

就这么说吧,若非水的三相图和铁碳合金的相图属于材料入门肯定要记住的玩意儿,陈曦当年翻看的时候,顺路记了下来,汉室的钢材要有现在这个水平才是见鬼了。

可以说铁碳合金的相图给汉室带来了一个保底,没这个相图的话,汉室用高炉搞出来的钢质量未必能超过贵霜那边靠矿产直接获得的乌兹钢。

实际上,陈曦其实纵然清楚铁碳合金的相图,其实在让钢厂进行高炉炼钢的时候,也很难准确的恒定温度和时间,以及压强这些,因为这个东西的精确那是要一炉一炉钢水进行验证的。

后世世界各大钢厂花费了400年才算是精确的将铁碳相图的各项指标给整出来了,而这四百年间,为了确定这个玩意儿,炼了上百亿炉才得出了正确的结果,考虑到陈曦这边其实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搞这种东西,所以陈曦对于钢厂的炼钢方式就是找个老师傅,按照铁碳合金的相图,差不多估出来一个范围,然后造就是了。

虽说这样搞出来的钢就实际强度其实达不到二十一世纪的水平,但起码二十世纪的水平还是有的。

当然,也就中原本土的国营钢厂,在陈曦当年亲自带队建设高炉,专门找专业人士,也就是一些能靠颜色分辨高炉温度,而且温差不会超过十几度的顶尖铸剑师,也就是蒲元等人,花费了大半个月时间,让这群人靠焰色判断在什么时候升温、降温以达成陈曦所需要的钢水。

没办法,温度计陈曦搞不出来,尤其是这种上限要一千五百度的玩意儿,只能靠老师傅,不过考虑到后世很多时候都是靠老师傅看光焰的焰色来判断,而且精度挺高的,陈曦也就不挣扎了,反正人类是真的奇妙。

当然,有一说一,因为温度这个度的概念,陈曦没办法给蒲元那群人普及,没办法给蒲元他们解释明白什么叫做一千五百度,什么叫730度,这就只能靠感觉来判断了。

这也是早期陈曦搞出来了钢炉之后,还在钢厂花费了不少时间的原因,说白了不就是用高炉炼钢必须要解决铁碳合金最终产物的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融化,然后铸造,那最终产物的质量有时候运气不好,连同时代的钢材都赶不上。

毕竟这里面的技术含量也不是说笑的,所以陈曦一开始就带着蒲元这群人给钢炉怎么烧,烧到什么焰色,维持多久,再降温到什么焰色,再烧多久,之后再升温到什么焰色,再维持多久定下了规则。

这个规则算不上多么的精确,毕竟陈曦没有温度计,也没有准确的计量方式,但陈曦烧个几十炉从中找到最优的结果,之后就按照这个烧就是了,这也是国营钢厂,每年都会调整冶炼方式的原因,也是汉室钢材质量越来越好的原因。

说白了就是有了金相这个意识之后,并州冶炼司和黄河冶炼司这两个特殊的冶炼司,在不计较产出的情况下,都会不断地尝试新的温度、材料和压强下所能冶炼出来的产物。

只不过合金的冶炼之中,只有铁碳合金这个入门玩意儿的相图最为简单明了,后续你只要往里面加点东西,会搞出来什么产物,谁都不知道,这也是直到现在,材料学的大佬们,还是会整点铁碳合金然后往里面加点别的玩意儿,然后就开始烧,看看成品咋样。

截至目前,汉室已经搞出来了高锰钢,锑合金这种在后世都算上的靠谱的合金,但老实说的话,在材料学的路上其实没走几步,最简单的,汉室到现在没办法搞出来螺纹钢这种后世非常普及的材料。

哪怕陈曦大致知道螺纹钢的材料配比是多少,但汉室是真的熔炼铸造不出来这种东西,因为这个玩意儿没有相图的指导,只让汉室自己去摸索,估摸着每天就这么不计成本的烧几炉试试,运气好的话,三四十年瞎猫碰上死耗子就能烧出来了。

反过来讲就是,罗马和贵霜搞出来了高炉,才真正进入了赛道,问题这个赛道不是杂鱼能鬼混的地方,那是真的能将人坑死的。

最起码,陈曦现在是完全不看好贵霜和罗马能在十几年内搞出来一个能上得了台面的成品的,从现实角度讲,大多数的产物应该都不如乌兹钢,这并不是陈曦抬乌兹钢,而是高炉瞎烧的产物,就这个水平。

高炉确实是科学的进步,但坩埚法和炒钢法的体量小,很多环节便于控制,而且几百年的技术积累在那里摆着,产物的质量天然强过高炉。

就跟内燃机和蒸汽机一样,才出来的内燃机怎么可能比蒸汽机更强,哪怕从技术上讲,内燃机确实是进步了,但技术的进步,不代表产物从一开始就优秀,高炉也是这么一个情况。

若非有汉室珠玉在前,罗马和贵霜内部应该都因为高炉和坩埚法产生分歧了,毕竟他们的高炉生产出来的钢铁的质量存在极大的问题。

“也就是说,罗马和贵霜生产出来的钢材有问题?”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