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南宋求和(1 / 2)
武昌城头,一面未被燃烧殆尽的宋军旗帜,被登上城头的齐军丢下城墙。
很快,一面“齐”字大旗,在城头立起。
占据城头的齐军士卒,瞬间高举兵器,齐齐高声欢呼,“大齐!万胜!”
……
视线下移,武昌城门大开,大队衣甲鲜明的齐军,列队开进城中。
在城门两侧,鹿角在燃烧,地上横七竖八躺着许多尸体,身上插着箭矢和残枪。
在城门前,刘整骑在马上,驻立在城门旁,脸上难掩兴奋之色。
诸多降将簇拥着他,各个挺起了胸膛,脸上难掩骄傲之色。
武昌城,南宋军事重镇,可这样的城池,他们一群归顺齐王的降兵,只用三天就打下来了。
这让众人心中很惊讶,没想到自己这么猛。
刘整傲然于马上,驻立一阵,朗声吩咐,“告知大王,我部已拿下武昌。一日后,便杀奔黄州!”
刘整的身份转换得很快,半个月前,他还是南宋襄阳守将,现在已经成了齐国中路军先锋。
孟珙被俘虏,襄阳投降,天下震动,荆楚之地人心动摇,宋军士气极度低迷。
起初,楚地宋军还想着抵抗赵泰,可随着齐军占据优势,局势逐渐明朗,各地军民的心思都发生了变化。
现在赵泰已经难以抵挡,而赵泰攻宋,并不是异族入侵,只是藩王夺位,可以说是老赵家的家事,南宋官民不需要那么拼命。
毕竟,赵昀赢了,天下姓赵,赵泰赢了,天下也姓赵。
既然是家事,外人就不好参与。
起先各人认为临安能够继续割据东南,而他们在南宋为官,自然是要力挺赵昀。
现在赵泰难以抵挡,大概率要击败赵昀,成为大宋皇帝,他们便必须考虑后面的事情了。
随着天平的倾斜,如今南宋的官员,政治上免不了分裂。
一部分宋朝官员,继续视赵泰为叛贼,忠于临安的赵昀。
一部分宋朝官员,则保持沉默,等待着齐宋决出胜负。
他们既没有立刻投靠赵泰,也没有遵从临安的旨意出兵作战,而是以各种理由进行拖延,只向最后的胜者效忠。
最后一部分官员,则看出临安必败后,选择直接投靠赵泰,以确保在新政权中的地位。
襄阳投降后,赵泰立刻便掉头南下,前锋刘整刚抵达武昌城下,城内宋将叛变主动打开城门,齐军随即杀入武昌,活捉主帅李庭芝。
武昌一破,江南西面门户大开,齐军已经打开了顺江而下的通道。
……
武昌城,临时行宫。
齐军占据武昌后,赵泰令大军休整三日,搜集楚地船只,准备顺流东下,彻底击败赵昀。
这时在行宫内,赵泰负手站在地图前,目视着南宋的江防地图。
在他身后,则站着一群齐国将领。
“大王,宋军主力聚集在长江下游。现在我们从武昌东下,宋军若是向上游增兵,防守安庆等城,下游兵力就会空虚。届时,我大齐扬州之兵,便可直接强渡,然后扑向临安!”王宾指着地图说道。
赵泰微微颔首,鼓励他继续说。
“若是南宋依旧防守下游,大王自武昌下,便可一路势如破竹,杀进金陵。届时东路军趁机过河,两军会师,临安可不战而降!”王宾满脸微笑。
大堂内,众多齐将一阵哄笑,显然各人都看到了一个光明的未来。
······
临安城。
齐宋战争已经进行了四个月的时间,宋军在蜀、楚两地一败涂地,不过前线的战事,似乎没有打扰江南百姓的生活。
新年刚过,临近上元节,临安城内各条街道挂起了花灯,街道上人流穿梭如织,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同城内街道上喜庆的气氛不同,皇宫内则是另一番景象。
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整个皇宫似乎被一层阴霾笼罩,皇帝赵昀不断惊闻噩耗。
赵昀还没来得及消化孟珙被俘的震感,襄阳投降又给他致命一击。
而令赵昀没有想到的是,这还只是开始,紧接着的便是武昌城破,黄州、江州、彭泽投降,赵泰率领中路齐军顺流而下,就要逼近安庆了。
惶恐、不安的情绪,在皇宫内漫延,而南宋君臣,对于眼下局势,却似乎束手无策。
赵泰从武昌顺溜而下,齐军速度很快,南宋方面必须尽快拿出方案,否则等赵泰杀到金陵,中路和东路两军会师,江南就全完了。
“不能再议了!”丁大全出列,沉声道:“陛下,议和吧!”
为了如何应对赵泰,诸多大臣其实已经吵了几天,可谁也没有一个好策略。
巴蜀、荆襄、江南三个战场,南宋已经输了两个场。
现在齐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