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9章分裂蒙古(1 / 2)

加入书签

草原和中原一样,由一个部落进行统一后,草原上少了纷争没有战争,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草原帝国,人口就会快速增长。

如果这个游牧帝国还能从外部掠夺物资,来滋养草原的话,那么人口增长的速度只会更快。

这些年蒙古草原太平,又有中原物资供应,人口已经接近草原承受的极限。

蒙古西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蒙古草原被老一辈宗王瓜分,蒙古人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

那些年轻一辈的宗王,就连拔都和旭烈兀都需要离开蒙古草原,向西夺取土地,才能有自己的汗国和封地。

以前有中原供养,草原上物资充沛,危机并不明显。

这两年蒙古丢掉了汉地,无法从中原获得了粮食和物资,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很快就陷入了危机。

若是寻常年景还好,各部落还可以通过放牧,来维持人口,部落还可以生存。

若是遇见天灾,没有从中原掠夺的粮食过冬,那么便会冻死、饿死人。

河套地区,可以说是蒙古最为肥美的牧场,本来可以自给自足,不过拔都的到来,却打破了这里的供需平衡。

面对突然到来的三万多蒙军,十多万匹战马,河套的蒙古部落根本供养不起。

这样一来,双方便要争夺河套的生存资源,拔都与当地的部落,不可避免的爆发了矛盾。

这些部落的粮食自己都不太够吃,不愿意给拔都提供军粮,而拔都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兵马饿死。

因此河套地区的蒙古人,为了争夺生存资源,为了争夺牧场和牛羊,首先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这种为争夺资源的战斗,可以极为残酷,失败的部落被夺走牧场和牛羊,几乎是死路一条。

虽说贵由得到消息后,立刻派人进行调停,但这场混乱还是持续了三个月。

三个月之后,河套地区的蒙古人锐减近四万人,动乱才逐渐平息。

赵泰考察洛阳后,决定采纳王宾的建议,定洛阳为王京,并调来官员着手规划,营造洛阳宫殿的事宜。

当然,眼下齐国刚统一北方,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还有休养生息。

短时间内,赵泰并不打算征调民夫,修建宫殿,不过整顿道路,疏通运河,这些有利民生,又利于今后建造宫殿的事情,却可以在农闲时先干起来。

毕竟到时候运输木材、石料,这些都能用到。

在洛阳待了一段时间后,赵泰率领大军返回邺城就食,以缓解后勤压力。

七月底,河套蒙古人内乱的平息,不过这件事却给赵泰提了个醒。

邺城,王宫内。

赵泰召集诸多文武,商议着齐国今后的国策。

这时,赵泰让王宾介绍了一下,河套之地蒙古人的情况后,沉声对诸人说道:“此前蒙古人有中原供给粮食,他们不愁吃喝,人口迅速增长。如今,蒙古被我们打回草原,他们无法从中原获得粮食,孤以为蒙古人为了生存,必会采取行动。”

大殿上众人听了他的话后,不禁议论纷纷。

王文统道:“大王,这次河套蒙古内乱,便说明蒙古的资源已经相当紧张。臣担心他们入秋后,会南下劫掠大齐。”

赵泰颔首:“眼下蒙古各部资源贵乏,而草原上历来弱肉强食。此前他们能够从外部获得钱粮,各部相安无事。现在他们没有外部输血,各部便会相互争夺牛羊、牧场这些生存资源。当然,他们也有可能向王学士所言,再次集合,靠劫掠大齐来获得钱粮。孤的意思是,今岁秋冬,必须增加兵力防守北境,让蒙古人难以从我大齐获得物资。”

王宾道:“大王英明!如此一来,蒙古诸部必然内乱,而一旦他们相互攻伐,我大齐灭宋的时机便会到来!”

现在齐国地理上被蒙宋夹击,赵泰要统一天下,必须牵制蒙古,让蒙古无暇南顾,才能放心灭宋。

赵泰在听说河套的蒙古人发生内乱后,心中就有了一个对付蒙古的计划。

这时他点点头,然后吩咐道:“蒙古内部,贵由、拔都、蒙哥之间本就不和,如今蒙古资源缺乏,那么他们之间的裂痕,只会进一步扩大。孤的意思是,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边境各口隘必须严查与蒙古的粮食贸易,不许一粒粮食、铁器流入蒙古。此外,边境各军严防死守,不让蒙古人打草谷。如此不出三年,蒙古必然内斗!”

蒙古帝国灭国无数,掠夺了不少钱粮和物资。

赵泰觉得齐军封锁边境,断绝蒙古从齐国获得物资的渠道。

那么不出三年时间,蒙古积蓄的家底就会消耗一空。

届时各个部落为了生存,必然会发生内乱。

这与中原王朝后期,人口众多,土地兼并,贫苦百姓为了活命发动起义,被压制的势力为了重新分配利益,而起兵反叛,最终导致王朝崩溃,是一样的道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