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烈度(1 / 3)
周三晚上7点后,我待在紫樱咖啡馆的后排卡座,复习着专业课程。
这次,我还带来从图书馆借出的其他理工科书籍。
回忆着戴莎描述过的西南旧城区仓库爆炸现场景象,这几天我一直都很好奇,那种匪夷所思的烈度究竟代表什么。
爆炸中心的建筑物瞬间全被粉碎得渣都不剩,这什么概念?
嗯……比如手上就有一本刚借的《地震与地理》科普书,就来次跨界对照好了,尽管不太科学……
如果按地震震级和爆炸当量来模拟,可能相当于8级地震的规模,震心全部建筑损毁,甚至地形都被改变。按公式换算成爆炸烈度,可能接近10亿吨当量!
但那种爆炸当量是在很大范围内迅速蔓延的,可能覆盖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以碎石城为中心,甚至整个卡诺州变成炼狱。
单要达到仓库爆炸现场那种近似清零的毁灭程度,单纯从爆炸烈度来衡量,也许是10级地震的恐怖级别?相当于天降巨型陨星火雨,将整个国家都毁灭,就如圣典所描述的末日景象一般。
这不太可能。那种指数级增长的爆炸烈度也必然冲击超大范围地区,就算暴心区域任何物事荡然无存,被破坏的面积也应该特别大才对。
而当时的现场,只是那个高密级库房被炸成空白地带,爆炸冲击并未超出整个仓库大区。
那个高密级库房面积,假设不超过1千平方米,如果存在一种特殊边界,限制冲击波的蔓延,就如现场被损伤的建筑边缘和暴心空白地带所构成的“透明”球体空间那般,按实际损伤面积计算,参考8级地震毁坏区域逆运算,那相应地在这片相对小型区域要取得类似的毁伤效果,也许只需要几万吨当量炸药就可以。
就像是将一个55级或6级地震规模的天灾,被某种力量集中于那个库房中心区域,犹如在特殊限界内瞬间点燃相应当量炸药,将有限区域内的任何物体包括人体,轰击,轰击,再轰击,粉碎,粉碎,再粉碎,直至一切可见物全部毁于无形。
嗯……也不完全是这样。比如,那些最后剩下的晶沙。
这又怎么理解呢?按照代价转移理论,一枚正常能晶被“抽离”能量的过程中,可能会被粉碎10次左右,最后变成大小不等的碎片。至于变成这种晶沙状态,是否意味着被抽离粉碎超百次、千次?
究竟是含有多大能量密度的能晶,能被这么粉碎性抽离?
回过头想想那种假设当量。如果那个库房储存的都是能晶,就算5吨,不,也许有10吨左右的储藏量,但一吨能晶竟近似于含有几千吨甚至上万吨当量的炸药能量?
的确,如果不考虑其他炸药特性,目前1吨不同等级能晶的能量单位近似于10至20吨当量的炸药。
也许,存在着一种被“合成”的白能晶,就像梅林教授隐隐透露过的那样,拥有十倍甚至百倍于天然能晶矿石的基准指标,可被粉碎百次甚至千次来抽离能量?
不对,即使这样,这种特种能晶的能量密度,与假设爆炸当量仍然差了个数量级。这是怎回事呢?是算错了,还是漏了关键元素?
还有个问题。
就如梅林讲过的那样,能晶是一种温和物质,所以即使蕴含能量,近代以前也很难被利用。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能量的抽离也是可控的相对静态过程。就算能量密度远超炸药,却没有后者那种极短反应、极烈爆炸、极快输出的特性。能晶就像是有序泄洪的大型水库,冲击力可能还不如规模小得多但不可控的自然洪水。
有可能让能晶这座能量“水库”变得不稳定来输出吗?比如,注入超越储存上限的“水”?直接炸掉“堤坝”?让原本安全的水库变作更可怕的洪水之源?
我放下笔,看着本子画得密密麻麻的各种公式和猜测,呼了一口气。
是不是想太多了啊,竟然在推敲一个不太可能存在的事物。
看向吧台那边,沃伦又在品着黑咖啡读报纸,现在就是他的休闲时光。
一会后,他抬起头看向这边,恰好与我对上视线。
“作业写完了?”他微笑着问。
嗯……感觉好家常的问题。
“差不多吧。”我伸了个懒腰,歇息一会的同时,问:“老板,最近又有什么新闻呀?”
不知什么时候起,就有了一种听他读报的习惯,而他也乐得念。
“西北城区野狗肆虐,伤人事故频发。旧城改造计划十年解锁新成就,废弃之城转型为恶犬乐园。”沃伦念出声。
这什么新闻……好辛辣,不愧是《红番茄报》。
“哦,这个更劲爆。”沃伦翻过一页报纸,接着念:“著名左派领袖巴伦博士惊爆早年绯闻史,某女子声称十年前受其引诱并产有一子。”
“噗……”我惊讶地喊出声:“假的吧?”
“天晓得呢?”沃伦在笑:“整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