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我左良玉可是大明第一忠臣啊!(1 / 4)
第230章 我左良玉可是大明第一忠臣啊!
而且等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张献忠又会再次聚拢几万、十几万的农民军!
没办法,这个时候北方到处都是吃不起饭的灾民,随便给口吃的他们就会加入农民军了。
这就导致目前左良玉也拿张献忠没办法,只能紧紧尾随在他身后,时不时的跳出来捅他一刀。
其实在早些年的时候,左良玉是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弄死张献忠和李自成的!
那个时候的张献忠和李自成尚未真正发育起来,压根就不是左良玉的对手。
左良玉甚至可以把张献忠当狗打,更是抓住了张献忠的妻妾子女!
至于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对他们下死手,自然就是因为养寇自重了!
当然,左良玉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不想这么干的,毕竟要是能当一个忠臣良将,谁他妈愿意当一个人人唾弃的乱臣贼子啊!
而他之所以会发生改变,其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其一就是为了保存自身实力。
众所周知,明末这个时候的政治军事是十分复杂的,没有人会知道接下来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处境。
搞不好今天还好好的,明天突然一道圣旨下来,就会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左良玉见多了这样的事情,唯恐这也会成为他的下场,所以这才开始养寇自重。
他深知军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全力剿寇,虽可能取得一时之功,但自身军队也会遭受重大损失。
到时候说不定贼寇被剿灭了,他这个官也就当到头了,毕竟当时的崇祯可是一个十分刻薄寡恩的人,左良玉可不相信他会善待有功之臣。
而通过养寇自重,左良玉就可以向朝廷和崇祯表明自己军队存在的重要性,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以保存和扩充自己的实力。
其二,那个时候的朝廷实在是太穷了,压根就拿不出足够多的军饷和粮草。
比如说左良玉手下有五万人,按理说也该发五万人的军饷和粮草,可崇祯每次最多也就给左良玉发五成,大多数还只有三成。
并且时不时的还会拖欠!
就拿去年来说吧!
就这三成的军饷和粮草还拖欠了他妈的整整半年!
半年啊!
要不是左良玉在军中还有些威望、外加也抢了不少的物资,说不定他的军队早就哗变了!
其次,战争虽然会带来巨大的消耗,但同时也蕴含着经济利益。
左良玉通过与农民军的战斗,控制着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从而能够征收赋税、收取商税等,获取丰厚的经济收入。
种种原因导致左良玉之后在与农民军作战时,往往不会倾尽全力,而是有所保留,这才导致了如今的场面。
不过当然,这都已经是以前的事情了
如今的左良玉,是真的想要彻底剿灭张献忠和李自成。
没办法,之前的那次进京实在是让左良玉心有余悸,那位年轻的太子爷仿佛无所不知,一语便道破了左良玉心底里的那点小九九,然后又来了一招威逼利诱。
左良玉直接就服服帖帖了!
当然,最关键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大明还没有到真正无可救药的地步,左良玉也没敢真有什么坏心思,不然他连北京都不会去。
而伴随着松锦之战大获全胜,左良玉就更加不敢再有什么小心思了。
毕竟就算他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了自己的儿子考虑啊!
左良玉可没忘记,他的儿子现在还在京城当人质呢!
自己这边要是再敢有什么小心思,别的不说,他的儿子肯定是必死无疑的!
要知道他可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而且估计以后也生不出来其他儿子了,所以现在的左良玉早已成了大明的忠臣!
与此同时,在距离信阳城不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有一条宽阔的河流,河水在烈日下泛着粼粼波光,并没有因为干旱而枯竭。
此时此刻,左良玉的大军正在此处休整。
河边炊烟袅袅,士兵们正在埋锅造饭,他们有的在打水,有的在生火,到处都是一片忙碌景象。
左良玉本来的兵马其实是有八万左右的,不过这其中包含的差不多六万左右的农民军。
这些农民军都是左良玉打败张建忠之后收编的。
不过孙传庭觉得这些农民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差,所以硬生生的全部都给扣留了下来。
然后一部分按照朝廷移民戍边的政策送到了辽东,一部分留在陕西加入了孙传庭的麾下。
左良玉当时真是有点舍不得,因为这些人虽然都是农民军,但也算是经历了几场厮杀,多少也是有些战斗力的,结果没想到就被孙传庭一锅给端了。
不过舍不得也没办法,因为他看得出来,孙传庭现在可是太子殿下面前的红人,根本不是他可以碰瓷的。
再说了孙传庭还是他的领头上司,他又敢说什么?
这就导致他目前的兵马虽只有两万左右。
数量虽然少了些,但全是精兵强将,而且骑兵足足五千人,全军的披甲率至少超过一半。
或许是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