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1章 会上逼宫,不惯着(1 / 2)

加入书签

第431章 会上逼宫,不惯着

成丞介绍剧本的时候,其实没有多少人在意。

说起来吊诡,但这就是事实。

大概听明白是什么意思,是什么题材就行了。

相比剧本,他们更关心剧本之外的问题——比如项目的投资规模、票房预期、利润分配、能插多少手等等。如果可以,他们当然希望在这个项目里占据一定的话语权,塞自己的人,博自己的名。

于是,等成丞介绍完剧本后,就有人迫不及待的问了:

“周局,您说的合作具体是指什么样的合作方式?”

广电的大领导简短的回答道:“按投资来分配份额。”

当下,就有一个四方脸的人提出疑问:

“那其他的呢?比如选角,比如剧组人员的任命之类的,比如副导演是谁,摄像师是谁,还有后期的宣发,这些是谁来负责?以及账上的钱,我们也要派个财务吧?不然多少的,我们也不知道。”

成丞瞥了天影集团的总裁,孟海一眼。

广电的大领导道:

“从演员的挑选到剧组人员的任命,包括副导演、摄像师等重要职位的选定,都由小成导根据其专业判断来决定。至于财务,我们会派专业的财务人员进驻,负责详细的账目记录与核算,但不涉及对资金使用的审核和限制。”

四方脸“哦”了一声,点了点头,道:

“那就是说,我们虽然出资了,但是并没有按照比例享有相应的权益?我们只等着最后分钱?”

随着他这句话一落,会议室内的其他人都感觉到了气氛不对。

很多人这个时候不吭声了,噤若寒蝉。

他们感觉到了争权夺利的味道。

这个时候,如果不明白状况,静观其变就是最好的选择,然后最后跟胜利者站在一起。而如果傻乎乎的提前下场,那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广电的大领导脸色有些难看,他看出来了,这个四方脸就是孟海指使的,他没想到孟海非但不听他的,还把场面搞得这么难看。

这一整个屋子都是聪明人,想煽动谁?

孟海在心里笑了笑,接过话茬,道:

“也不能这么说,我个人认为小成导演拍过那么多的电影,主持一个项目还是很简单的,所以我支持大家只出资,不享受相应的权益,让小成导演多辛苦一点,选哪些演员,选哪些副导演,剧组工作人员,都让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我们只坐享其成就行了。但是呢,既然这个项目是要大家一起来做,我也尊重大家的意见,大家可以都发表一下意见。”

他这句话,可谓是话里藏话到了极致。

他看似是支持成丞,让成丞一个人独掌大权。

可他用的措辞,分明是在挑拨离间。

而且还挑出了其中的利益关害之处。

投资——分成,当然是一个很好的赚钱的模式,但是一部电影可瓜分的利益并不止这些。

而且实际上,天影票房的钱分到手也没多少。

在天夏,一部电影的总票房要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和3.3%的特别营业税,这两部分合计为8.3%,被称为“不可分账票房”。

剩下的91.7%就是“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净票房。

再扣除电影院及院线提留的57%后,最后落到手里就只剩下了34.7%。

比如一部电影的成本两个亿吧,投资了2000万,占了10%的份额,最后电影获得了10亿票房,这十亿票房中,可分账就只有3.47亿。

而3.47亿的10%是3470万。

也就是说,投资了2000万,到手3470万,也就赚了1470万,回报率73.5%。

当然,如果票房更高,赚得就更多。

不过,这也有风险性,而且回报周期也长。

但如果捧自己的演员捧红了,那可就不止一个一千多万那么简单了。

于是,就有人蠢蠢欲动了,道:

“成导的剧本已经写完了吗?我觉得其实可以请科幻方面的编剧一起看一下,组建一个编剧团,成丞导演能力很强,但毕竟人多力量大。”

他的想法是塞进去一个编剧,倒不是真修改剧本,而是挂名副编剧。

给别的导演挂名副编剧没什么,但给成丞挂名副编剧可就不一样了,靠着这个名头,说不定后半辈子就不用愁了。

另一个人道:

“演员也可以集思广益,我认识一些演员,可以压低一下片酬,这也是成本。”

还有人道:“这么大的项目,只有成导一个导演怕是不够”

孟海嘴角勾出一抹弧度。

他只是随手放出去一个饵,果然,就有那么多人愿意咬钩。

这就是他的计划,在开大会的时候,煽动更多人,让他一起反对成丞,让成丞把话语权分出来。

当然了,这些被他当枪使的人,他也没想跟他们共享。

他想要做的是独揽,成丞既然会写剧本,会拍电影,那就让他干好分内的事儿就行了,其他的,什么演员的选角、剧组人员的任命、宣发之类的,让他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