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7章 全国扬名,影响(1 / 2)

加入书签

王建业带着陈可佳,来到了后院。

张兰这会儿正在院里洗衣服。

“妈,我回来了。”

王建业笑着说道。

瞧见王建业来了,而且还带着陈可佳。

张兰非常的高兴:“呀,你们终于回来了。”

放下手里的衣服,带着他俩一块回到了家里。

王建婷瞧见陈可佳来了,高兴的走到跟前,拉着她的手坐下:

“陈姐姐,你来了,你们这次去国外什么情况啊?国外长啥样啊?”

陈可佳说着,张兰王建婷王建楠他们都仔细的听着。

王建业时不时地补充一句两句的。

“啊?建业你在国外那么受欢迎的吗?”

张兰惊讶道。

王建业笑着点点头:“外国人跟咱们吃的是不太一样,但美食都是相通的,我做的菜足够好吃,他们就会足够喜欢,这很正常其实。”

闲聊到下午六点钟。

还没有将外国遇见的各种事儿讲完。

王建婷王建武他们听着,眼神特别的憧憬。

真的很想去外国看看。

陈可佳将自己专门为他们带的礼物,从包里拿了出来,一个个的分给他们。

王建业也准备了一份礼物,和陈可佳是独立的。

也就是说,张兰王建婷他们每个人都能得到两份礼物。

这真是,太好了。

王建婷王建楠她们从没有感觉自己,像现在这么开心过。

到了该做晚饭的点儿。

王建业带上王建文和王建武哥俩,骑上自行车,来到了市场买了些菜。

回到院里的时候,许多街坊邻居都羡慕。

“呀,建业你买这么些菜啊?”

“得不少钱吧,真舍得呀。”

“还是有钱好啊,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干厨师这一行的,还是吃香啊。”

“……”

在众多街坊邻居的羡慕中,王建业和两个弟弟一块带着菜回到了家里。

陈可佳一直在和张兰王建婷王建楠她们聊,此次博览会上发生的各种事儿,属实是让她们开了眼界,涨了见识。

王建业一回来,就洗干净手,系上围裙,吩咐弟弟妹妹去打下手帮忙。

陈可佳也一块帮忙处理食材。

过了没多久,王建业便做出来了一大桌子的饭菜。

每一个都达到了国宴级水平,非常的美味可口。

并且百分百附带寿命加一天】这几个特殊效果。

在家人们享用美食的同时,寿命、力量等属性,都得到了提升。

吃过晚饭后,没有多聊。

王建业便带着陈可佳回到了前门四合院。

在门口分别,陈可佳回到了她自己家里。

王建业还没有睡意。

于是便从系统空间里拿出来了一沓草稿纸。

准备改造一些中华八大菜系里的经典菜,简化其做法,并且将做菜所需要的各种调味料,写的更详细一些。毕竟新推出的菜谱,是要给外国人看的。

一些调味料的使用,不能简单的写上‘适量’二字。

而是要根据主菜的份量,设定好要用哪些调味料,并且还标出调味料的使用量的范围。

特别适合那些严谨的德国人用来学做菜。

……

随着去往东德参加博览会的人们回到了国内。

随行的记者们,抓紧时间整理出来了报道,刊登在了全国日报上。

其中一个版块,单独报道了此行中华烹饪受到各国人士的欢迎和热爱。

尤其是当时王建业做的菜,吸引了一大批洋人来品尝。

后面跟了一张照片,那是各国的代表和王建业一块包饺砸的场景。

并附带解读:各国人民在王建业的指导下,一起包饺子,一起吃饺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全国日报,是更具权威的报纸。

全国各地的各种机关都会订阅这个报纸。

随着王建业在博览会上扬名的事儿刊登出去。

许多人都知道了这事儿,都认识了王建业这个人,也都馋那口让各国人民幸福的饺子。

于是全国各地的老百姓,在这几天想办法弄点儿白面,弄点儿馅儿包饺子吃。

有些南方的朋友,就有些不高兴了,我们不吃饺子,过年都吃汤圆儿。

你王建业怎么不在东德,和那群外国人一起做汤圆儿啊?这不公平。

当然,也没人管这群不高兴的南方朋友,做什么汤圆?包饺子吧你。

至此,饺子不仅是北方人过年的吃食,还附带有了特殊意义。

无论大家有什么矛盾,有什么别扭,在一块包顿饺子吃,热热闹闹的,就算是团圆了,就算是幸福了,就算是美好大结局了。

几十年后的春晚,许多小品节目受此影响,就会以包饺砸作为小品的结尾,无论天南海北、无论多苦多累,只要能吃一口热乎乎的饺子,就算是过年了。

不仅影响到了小品,还影响到了几年后的文学作品,总得有一个包饺砸的环节。

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