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1章 严家?即是规矩!(1 / 3)

加入书签

第521章 严家?即是规矩!

虽然这是一条很少会有人在意的规矩。

但偏偏,就是这一条规矩,是不能违背的。

思善门前的文武百官们,为何无不是心中震惊,面露紧张?

因为严家在这个时候,拿出了一条不可违背的规矩。

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

这个规矩不是严嵩这位当朝太师请辞,更不是严家所有人一同辞官。

而是严绍庭最后说的那句话里的八个字。

先帝驾崩,百官进辞。

翻译翻译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当皇帝驾崩,新君即位的时候,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们,是需要上疏请辞的。

这是一个流程,也是一个规矩。

新君即位,会接收臣子们请辞的奏疏,然后降旨留用,以示隆恩。

原本。

这不过是走一个过场。

而有了这一道过场,就完美的解决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问题。

毕竟大家都是在您这位新君即位的时候,上疏请辞过了,但是您又留用我们,那我们就是您这位新君的人了,和过去、和先帝就没有关系了。

是规矩。

也是场面事。

也正是因此,不常见于史书之上。

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干的,也都没有将这个规矩当回事。

不过是白费些奏本纸张而已。

更何况朝廷的奏本纸张都是从户部取用,也不需要他们的银子。

因此也时常出现有趣的一幕。

户部管着奏本纸张的官员,总是会对那些不用他们银子买纸,却偏偏整日闲着没事干就取奏本纸张弹劾言事的科道言官们痛恶欲绝。

整个大明朝。

就数科道言官们最费纸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现在重要的是。

本来只是一个走过场的规矩,今天严家满门竟然是齐齐的如此态度严肃的提了出来。

而且。

严家选的时间也极为不妥。

就算是按照规矩,先帝驾崩,新君即位,百官上疏请辞,那也是要等新君即位了再去表现一番拥护新君不是。

可严家却不等太子即位,就满门上疏请辞。

而且选的还是在奉先殿前的思善门。

这摆满了是要将这件走过场的规矩,拿出来着重提的意思。

虽然这里面也有海瑞弹劾严家擅权,严家借此以退为进的打算。

可严家也是以此将整个朝廷都给绑架了。

海瑞说他们严家擅权。

那好。

他们严家现在全都辞官不干了。

可剩下的这些在场官员怎么办?

不跟?

那擅权的恐怕就是你了。

跟?

这事怎么看怎么不对劲,按照过去的规矩虽然新君即位基本都是对百官请辞留中不允,可谁知道这一次还会不会是这样。

真要是这一次新君即位之后,瞧着满桌百官请辞的奏疏,忽然就允了其中几份怎么办?

不少人甚至开始伸手,默默的揉着自己的太阳穴。

堵。

经脉又有点堵了。

本来准备今天弹劾严家的李春芳,也是一时愣住,反应过来严家的打算,心里那叫一个恼火。

现在已经不是他李春芳要不要弹劾严家的事情。

而是他李阁老要不要跟着上疏请辞的问题了。

李春芳不由回头,双眼冷冷的看向站在人群中的海瑞。

很难说,海瑞从昨日在严府巷堵门开始,到今天在思善门上疏弹劾严家,这不是他海瑞和严家打配合演的一出戏。

但偏偏做这事说这话的又是海瑞。

海瑞是谁?

现在他就是朝廷里科道言官的一面大旗。

原本只是在地方上有清廉直臣之名的海瑞,自此这一次奉召回京扳倒徐阶之后,他就是大明朝最正直的官员。

你要说海瑞是为了私心才这么做。

那帮需要海瑞这张皮来为他们长脸的科道言官,就能一人一口唾沫将他给淹死。

李春芳很是无奈。

这就是一个人一直做事正直无暇的结果。

旁人害不了他。

还要将他高高架起。

就算是高拱,此刻也只觉得自己的满盘谋划,似乎因为严家而开始出现变化了。

看着跪在太子面前,一同钦赐的严家祖孙三人。

高拱只能是硬着头皮,不等太子开口,便抢先开口。

“太师在朝数十年,辛劳无数,本该含孙弄怡颐养天年,却因江山社稷而操劳于朝中。左侍郎自转任刑部,该部挤压案件几近复空,地方刑名清晰,少有错案,严明刑罚,处置稳妥。”

这种自己明明要独掌大权,却偏偏还不得不要为朝中势力声望最大的对手人家夸赞的话,让高拱只觉得满嘴都是苍蝇。

但他却还不得不将话给说全了,有个首尾。

“严宾客虽年纪轻轻,在朝亦有数载,更是建功无数,先帝倚重,殿下器重。自严宾客始,国朝亏空不再现,国库充盈,以致太仓存粮需时时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