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两省大旱贾政之邀(1 / 2)
「不感兴趣!」
郑士全刚要接话,却被堵得难受。
他是怎么也想不到对方会给他这么一个答桉,毕竟之前他可是已经做好铺垫了。
这要是一个正常的人,怎么会说没有兴趣呢!至少也应该听一听才对。
「侯爷,就不听听到底是什么生意?」
沉默了一会儿,郑士全不死心地又问了一句。
贾琙瞥了一眼这个藩王世子,「你还不够资格跟本侯谈生意!」
郑士全听到这话,一张脸登时涨红了起来,就算是在京城,那些皇子都不敢如此怠慢于他,他身后可是一位世袭罔替的王爷,手上足足有五十万大军。
「皇上驾到,众臣早朝!」
就在这时,戴权那公鸭嗓响起,贾琙没有再去管郑士全到底是什么样的脸色,迈开了步子朝奉天殿那边走了过去。
只余下这位藩王世子一脸的铁青。
「庶子,不足与谋!
」
在队伍的最后,郑士全身边回荡起一丝弱不可闻的话语,看着那个一袭绯袍的少年,他眼底难掩那一丝怒意。
朝堂之上,如往昔依旧,先是内阁汇报工作,然后便是六部官员,将昨日收到的大小事务挑选出其中比较重要的,向明康帝汇报。
然后再由明康帝联合内阁敲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选定指派人员。
其中事务涉及到军务的不多,贾琙也没有搭话,其中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是,山东,河南两地的大旱。
朝廷已经拨放震灾银子,不过听户部的官员反映,似乎效果并不好。
两地作物几乎颗粒无收,缺水现象十分严重,许多灾民结伴正向北向南开始逃荒。
此为天灾,非人力所能及,所以朝堂之上,也没有给出一个更优的方案,没有强制当地的百姓留下,若是那样做,只会是***。
听到这里,贾琙心中难免唏嘘,种田种粮,要想五谷丰登,需要天时地利,就算是千年之后,很大程度上也是看天吃饭。
兴修水利之举,虽然能缓解一时,但是有时候鞭长莫及,土地田地何其广大,一条河加上其支流,覆盖的范围着实有限,还有许多地方根本用不上,或者说用不着,这都是很现实的事情,并不是说只要修了水利,修了沟渠,便可一劳永逸。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要说这位,能活到古稀年纪,贾琙在心里也不感觉到奇怪。
其实若是一般的情况,太子位一般来说是中宫的嫡子,不过对于明康帝而言,情况比较特殊,原本与他结发的妻子,还未诞下皇子便已经早早仙逝,而后来的中宫皇后,也就是范止萱,膝下也无子嗣,这样一来,按照祖宗留下的传统,太子之位便悬空了。
所以,明康帝的几位皇子,是都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大皇子死在了吐番,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他们三人年纪倒是足够了,不过貌似支持他们的人不是很多,五皇子呢?支持的人倒是不少,但是他本身年纪尚幼,现在和贾宝玉的年纪差不多,没经历多少事情,经验不足。
就说现在,在这奉天殿之内,也看不到五皇子的身影。
就是不知道,范云和那个老家伙,去武勋一脉那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放着几位已经成年且开始参政的皇子不去支持,反倒暗地里,支持一个小家伙。
不过这些事情在贾琙脑海中只是一闪而过,并未掀起多大的波澜,谁来继承大统,他心里并不在意,只要是个贤明之主,他都没意见,要是那人是一个无能之辈,又或者是一个昏庸之主,他想着到时候便清君侧,改弦更张罢了!
不过这话,他从未向人透露过,甚至说彩鸾她们只知道自己无心这个位置,而不知自己其他的打算。
时间一晃而过,很快早朝便已步入尾声,这一次,明康帝倒是没有单独将贾琙留下,而是将内阁大臣叫去了御书房。
今日所议的旱灾之事,牵扯太大,他心里估么着明康帝显然是有些顾虑的,毕竟这两个身份离京城不远,若是一股脑涌进京城,怕是京城附近也得出现问题。
下朝半路上,贾琙见到了一个熟人,一个让他有几分意外的熟人,之前这位可从来没有在这边等自己,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荣国公府的二老爷贾政。
看对方的模样,似乎是特意等自己。
对此,贾琙倒也没有避而不见,抬脚走了过去,和对方打招呼。
国公府里,要说好人,大概也只有这一位了,与贾赦、贾珍相比,这一位虽然有些矫情,也就是常说的假正经,但是底线终究要比那两人高出许多。
而自己当年也承受了对方不小的恩惠,这些他也尚记在心里。
「政老爷~」
四下并无多少人,贾琙也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