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6章 兄弟们还好吗?(2 / 3)

加入书签

“比乌村有多好吗?每年都会有几个游客从你们村的山路上掉下去,即使不下雨你们的路也自己垮了。”

“那也比拥有一个酗酒的村长好!”

由一场雨引起的争吵就这样开始了。

英勇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小小的梅纳村集市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两人都忠诚的维护着自己的村子,顽强的贬低着对方。

诅咒和诽谤像大山一样一次次砸向他们能想起来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上,双方都抛开了一切表面的礼仪:

你那里的女人最丑,你那里的男人最粗鄙,你那里的老人最懒惰,你那里的孩子是最顽皮

这两个男人的脾气差的让人惊异,看的巴黎一家人目瞪口呆,完全找不到他们两个人中间的矛盾点,那位酗酒的村长阻碍到谁了吗?

而这场争吵却让他们精力充沛、热血沸腾,声音越来越高,渐渐有了动手的趋势,祖先的名字也被牵扯进了这场战争里。

在隔壁摊位的佐伊安慰他们:

“一到下雨天普罗旺斯人就会这样,天气晴朗之后就好了。”

不过这场毫无缘由的争吵给罗南带来了不少顾客。

看戏的时候最适合拿着点东西吃或者拿点东西喝了。

顾客们对升级后锅包肉的评价非常不错,甚至有游客问他们在其他省份能不能吃到这东西。

罗天海头顶的乌云已消散开来,干活的动力十足,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不过罗南头顶的乌云依然存在。

卖东西的摊主们心情都这么暴躁。

农夫们更加痛恨坏天气了。

他有些担心他的兄弟们。

装修餐厅后,罗南和农夫们的往来频率降低了许多。

大家减少了去他的频次,但偶尔会去餐厅找他。

不过那里不是聊天的好地方,又吵又乱,说两句他们就匆匆离开。

罗南决定今天从梅纳村回去后,要去老酒馆看看他们。

今天下的确实是小雨,但持续的时间挺长的。

一直到收摊时间,雨都没有完全停下来。

不过托了那场‘战争’的福,营业额没有减少太多,还是卖了3000多法郎。

罗天海担心回去的路不好走,建议在梅纳村吃过午饭再回去。

谁知道到了餐厅,又遇到了一场莫名其妙的争吵。这次的对峙双方是一名梅纳村的村民和一名来自勃艮第的游客。

罗南坐下的时候,他们已经吵到一半了,听了好半天,又加上佐伊的‘科普’,他才听明白这两个人在争吵些什么,顿时觉得更无语了。

蜗牛‘专家’皮埃尔曾给罗南科普过法国两种最著名的蜗牛,它们分别是来自勃艮第地区的勃艮第蜗牛,和生长在普罗旺斯地区的小灰蜗牛。

但他没有给罗南‘科普’法国人吃蜗牛的历史。

中石器时代欧洲就有蜗牛养殖场的存在,从那时起,蜗牛一直是这里的桌上佳肴。

到十六世纪,吃蜗牛之风开始消退,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烹饪书、食谱和餐厅都不见蜗牛踪影,原因不明,仅有的一种说法是——蜗牛逐渐被视为穷人的食物,难登大雅之堂。

但不管是什么缘故,大约有两百年,蜗牛都在欧洲大陆消失了。

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再次掀起吃蜗牛之风,这要感谢巴黎的那些时髦啤酒馆,是他们再次吃起了这种食物。

那个时候蜗牛往往按照普罗旺斯手法烹调,但勃艮地地区的蜗牛比普罗旺斯的蜗牛更‘名贵’,他们给了这道菜一个官方的名字——勃艮第烤蜗牛。

普罗旺斯人只得改变原有做法,在原材料加入了更多的香料,以求差异性,但他们却痛失了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

今天的这场战争就是由此而起,那位勃艮地游客在餐厅点了‘勃艮第烤蜗牛’,引起了某位被糟糕天气影响了心情的本地村民。

这场战役波及的不止是蜗牛和酱汁,还波及到了葡萄酒、文化底蕴、医疗、gdp、交通系统、空气质量、温度、居民素质甚至是新生儿生育率。

双方搜刮出肚子里的一切知识作为抨击对方的武器。

目睹过这场战役后罗南只有一个想法——聚会还是要多参加,没有渊博的学识都没有资格吵架了。

佐伊低声对罗南一家人说:

“那个梅纳村的村民是维埃里的高中老师。”

“什么?!”巴黎一家人大为震惊。

“那我猜那个勃艮地的游客是大学老师。”罗南摸着下巴说。

目前这场战役,勃艮第占据了上风。

那人总是能巧妙的利用一些文字游戏设圈套,出其不意的将普罗旺斯方绊倒。

罗南一行人午饭结束,两个人的争执依然在继续,而且留下听他们讲课的人越来越多。

不过罗南必须要离开了。

教师都在下雨天的影响下压不住自己的火气.那些暴躁‘老哥’们不会出事吧?

罗南回到卢尔马兰直奔老酒馆。

但意外的是,和他熟悉的朋友们没有一个在这里。

罗南先冒雨去了亨利家,这个家伙是他周围的朋友里脾气最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