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2章 中式元素(2 / 3)

加入书签

藤编工艺在法国并不常见,在欧洲只有瑞典、英国和意大利有专业工坊。

“我说过,我也是个‘学识渊博’的人。”罗南终于可以补上那个‘这没有什么’的手势了。

佐伊想到什么,恍然大悟的问:

“这种工艺在中国很普遍?”

她听朋友讲过,藤条编制技艺在欧洲发扬受益于亚欧贸易的往来,19世纪藤料被源源不断的送往欧洲。

罗南点头:

“是的,我家有藤编的杯垫,我妈妈说他们小时候会用藤编的篮子买菜,在中国除了藤编,还有草编和竹编的生活用品,都可以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见到。”

他兴奋的问商铺老板:

“做这个的艺术家在鲁西永吗?”

1986年的欧洲,藤编家具虽然还没有在移动互联网的带动下成为‘波西米亚美学’的重要代表,但也出现了意大利bonacina等高端品牌。

在21世纪,这家意大利百年老店的中古家具一椅难求,价格炒到了几万美元一把。

这说明藤条的运用是符合欧洲人审美的,只不过此时还没有流传到法国。

这段时间,罗南一直在思考如何给餐厅装点上‘中国元素’,其中就考虑过使用这种流传了几千年的手工工艺。

藤艺在亚洲大部分国家都很常见,草艺和竹艺编织更是被纳入了中国国家级的非物质遗产,如果能将这种元素加入到餐厅里肯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罗南猜测系统里的【编制】技能对应的应该就是这些手艺。

不过‘旱地拔葱’的突然做出这种小众工艺品一定会引起他人的怀疑,在法国想找一个会这个的人都难所以这个想法也只是在罗南的脑袋里短暂的出现过一下,很快便放下了。

今天,他在鲁西永意外发现了这种工艺品的出现。

说明普罗旺斯很有可能有会这种工艺的人啊!

罗南不相信这个店主是去意大利、瑞典或者意大利进货的。

只要能接触上这个人,再想办法和他‘学习’一下,罗南就可以自己做了。

但店主歉意的摇头:

“不在,这是我在艾克斯的特色艺术品集市‘淘’来的。”

佐伊给罗南解释:

“艾克斯的特色艺术品集市和索格岛的跳蚤市场一样没有人监管,摊主每周都不一样。”

罗南的心瞬间凉了。

这不成大海捞针了?

“还有什么其他信息吗?我想认识这位艺术家”罗南继续追问。

那店主仔细回忆了许久,不太肯定的说:

“他大概30多岁,很瘦很白,旁边的人似乎叫他潘、帕尼或者巴蒂.我只记得这么多了。”

离开这家艺术品商店,佐伊见罗南在走神想事情,问他:

“你为什么这么想认识那个艺术家?”

罗南实事求是的说:

“我想在我的餐厅里点缀这种工艺,它很适合我想要的风格。”

佐伊一听原来这件事这么重要,表情也严肃下来:

“我回去就给艾克斯的朋友们打电话,让他们找找这个人。”

罗南快速整顿心情,笑着四处打量:

“不着急,我们在鲁西永吃一顿艺术的午饭再回去。”

毫无疑问,今天是一趟充斥着浓郁艺术气息的假期。

于是佐伊和罗南询问村民鲁西永最‘艺术’的餐厅在哪里,想把今天的主题贯彻彻底。

本以为‘艺术’的餐厅不会被游客喜欢,没想到这里居然有等位置的人,无法直接进入。

“换一家吧?”佐伊问罗南,“早点吃完早点回去,帮你找人是正事。”

罗南认真打量这家看起来其貌不扬的餐厅:

“这也是‘正事’,咱们路过的其他餐厅都没有等位置的人,而且这里看起来面积不算小,生意这么好我得进去学习学习。”

“行,听你的。”佐伊对罗南的决定没有异议。

等待的时间一点不无聊。

小情侣手拉着看看天、看看地,实在没得看就靠在一起说说悄悄话。

不管罗南是否能在这家餐厅学习到什么,今天都是收获满满的一天,各种意义上的‘幸福’都拉满了。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他们终于步入了这家生活火爆的餐厅。

门头朴素,内部的装修也朴素,罗南由此判断吸引客人的关键因素大概率在餐食本事上了。

当服务员把佐伊点的开胃菜摆上桌时,罗南和佐伊的表情同时变了。

佐说笑着拿起叉子,跃跃欲试的想要尝一尝:

“确实挺‘艺术’的。”

每道菜用了不同的容器摆放,摆盘也把法餐的精美风格演绎到了极致。

罗南则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你说会有人因为这家餐厅的餐具好看而特意来吃饭吗?”

佐伊想了想:

“会不会特意来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那些餐厅和咖啡厅的老板都挺舍得在器具上下功夫的。”

罗南点了点头,这是他从来没有思考过的元素:

“明白了。”

还是得没事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