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1 / 2)

加入书签

衣丫鬟左右一望,见廊上再无别人,才答:“七少爷在府里头可一点也不受宠,谁知道呢……你瞧瞧今日,府中的姬妾巴不得七少爷再也不回来……”

两人拐过一重月亮门,楼阁便在眼前,雕花的乌漆阁门大敞,两人惊讶地对望一眼,碧衣丫鬟出声唤道:“夫人,茶来了。”

李夫人平时不爱热闹的宴会,今天自然也没有出来迎客。李氏是定西侯吴斌的发妻,比他还要长上几岁,十年前就退居府中一处清净楼阁,于青灯前问道,再不过问府中事务。

此刻阁楼里面寂静无声,一时没有回音,两个小丫鬟端着茶盘驻足凝神细听,好一会儿才听见沙沙沙的细碎声响,像是丝履贴着地板走路的声音,可是只响了几声,音就停了。

“夫人……”碧衣丫鬟又出声唤道。

依旧不闻人声,她扭头朝另一个丫鬟点头,两人轻手轻脚地朝前走,跨过三尺高的门槛才见门旁摆了三个大小不一的黑陶罐。

罐底带着泥,像将从地里挖出来。罐口覆盖薄薄一层白皮膜,漂洗得纤尘不染,分辨不出究竟是牛皮或是羊皮,还是别的什么兽皮。

最大的陶罐口上,膜上不知从何处滴落了三两颗滚圆的水珠,随着她们脚步临近,轻轻地弹跳了数下。

丫鬟们第一次在阁楼里看到这几个罐子,不由面面相觑。

“这些个陶罐是哪里来的?为何在此?”

“是驱邪的。”

李夫人的声音忽然从阁中飘了出来,吓得二人噤若寒蝉。

第14章 清泉

李夫人杵着木杖,缓缓地走了出来,她的头发已是全白,额头上的皱纹痕迹极深。身上穿着惯常的素色长袍,只在袖口,弧领两处用极细的银线袖着水波粼粼纹路。

两个丫鬟连忙拜道:“夫人,新茶沏好了。”

老夫人看也不看她们,目光径自落在门边的陶罐上,口中却问:“为何这几日还能听见知了的声音?”

碧衣丫鬟忙道:“前日里按照夫人的吩咐,已经让几个仆从用长木棍沾米糊,捕过一轮蝉了,兴许,这几日又有新的蝉了。”

李夫人猛然抬头,眼珠浑浑浊浊,阴恻恻地看着她。

“明知如此,你们还这般懒散怠慢!”她的声音发颤,听上去更是恐怖。

两个丫鬟扑通跪地。

“夫人莫恼,这就差人去捕蝉,夫人莫恼!”

夫人手中紧握着木杖,咚咚捶地,语意激动道:“还不快去!”

两个丫鬟慌忙站起,放下茶盘,往外去唤人捕蝉,一路不回头地快步走出了庭院,才大口喘气。

“说来奇怪,今年的蝉似乎比往年都要早些,这两天确实聒噪。”

“哎,蝉有什么稀奇,夫人这几日疯疯癫癫,冬日里尚还清醒,一到春天,又成了这副模样……”

“嘘……别再说了!”

几个仆从得令,很快赶来阁外的几棵大槐树下,仰着脖子捕蝉,不过一小会儿,断断续续的蝉鸣消失殆尽。

他们捉着粘过蝉的木棍回到前院,恰遇太一真人捏着拜帖上门来,已在倒座房等了多时。

见他一身紫衣道袍,仆从接过拜帖,了然道:“是青城派的道人,今日府中设宴,还请道长稍等片刻,小的前去通报一声。”目光在他身后的其余三人扫过。

太一真人见状笑道:“烦劳通传,某与诸位道友皆为侯爷分忧而来。”

仆从应了一声,转身欲走,太一真人身后的木离突然问道:“你手里的是蝉吗?”

仆从回身,点了点头。

“可否予我?”她指点肩上的小鸡仔,“此鸡吃虫。”

仆从见惯了来往道人,心道果然古怪,将手中的木杆递给了她。

木离将米糊上黏住的一只蝉拨了下来。

黑背蝉,蝉翼上黑线般纹路如蛛网交错,个头比平常的蝉要大上一圈。

木离看了一阵,将手心里的蝉,递到小鸡仔面前。

“吃吗?”

小鸡仔‘叽’一声叫,扭过头去。

木离笑了一声,太一真人察言观色,见仆从走远,方问:“木道友,可是此蝉有些古怪?”

既是悬赏捉妖,那侯府中必定有妖。

不料,木离却答:“没什么古怪。”

太一真人只好悻悻干笑一声。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仆从去而复返。

“诸位道长,随某来,侯爷已移步亭内静候诸位。”

走过两重垂花门,前院风光展露在前,庭前廊下百盆花蕊争艳,沉郁的香气混合熏香,闻之飘然。

仆从将众人引到了院中石亭,亭上朱瓦飞檐,立着一尊石刻的卧虎。

几个侍女掀开薄纱,整襟肃立,木离看见了亭中坐着的中年男人。

太一真人率先拜道:“青城太一拜见侯爷,预祝君侯,福寿长春。”

定西侯点头:“道长多礼了。”

孔寒随之抱了抱拳,青檀和木离却没有动。

定西侯道却不在意,只道:“诸位道长远道而来,恰逢春日宴,道长尽可玩乐。”

太一真人称谢,身后忽然响起了脚步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