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7章 155火炮的战场表现 上(2 / 4)

加入书签

定是选择最优秀的,你尽快去请示吧。”

那个前来接洽的波斯少校马尔斯·哈希米在码头打了个电话然后表示可以让张忠他们自己选择炮兵阵地,而且波斯方会把他们侦查到的对面阵地的情况也告知他们。

“谢谢你了哈希米,相信我,这款火炮绝对会让你们大吃一惊的。”

“不客气,张,请将火炮拖挂在这四辆卡车后边吧,炮弹就装在车厢里,你的那辆指挥车跟在车队后面走。”

“好的,哈西米,我带了12个人,到了前线,还请帮忙再安排8个人帮忙搬运弹药和安装引线。”

“这都是小事,张,走吧,到前线还得好一会,你跟我一辆车吧。”

“好,我检查下马上来,你先上车稍等一会。”

哈西米没有先上车,而是看着张忠去安排出发前的准备情况。

张忠带着人去一一检查火炮的固定情况和炮弹的摆放,然后交代待会要坐到炮兵指挥车的副队长,让他在后面一定要看好火炮和炮弹,有事情及时用对讲机跟他汇报。

检查完毕后,张忠跟随哈希米少校上了一辆美军常用的战场通勤车--悍马,车队前方还是美制装甲车,上面有机枪手在高处观察前方的情况,为车队开路。

为什么波斯这有这么多美制车辆呢,那就不得不说说波斯的近代史了。

二战后,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美国要真正站在世界中央,首先就要解决过去的世界霸主英帝国,于是便想用波斯填补在印度洋出现的真空。

当时苏联发展迅猛,也谋求对波斯施加影响。

于是,美英两国情报部门联手行动,推翻当时政府,把巴列维国王重新扶上台。

之后,巴列维投桃报李,决心彻底投入美国的怀抱。

于是,在1953年以后,美国和波斯的关系迅速升温,进入了令人肉麻的蜜月期。

美国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需要波斯对抗苏联,至此,美波成为了相互依存的战略同盟。

在美国眼里,波斯几乎同英国和日本地位同等重要。

英国为美国制衡欧洲与北大西洋,日本帮美国封锁亚洲与太平洋,波斯则涉及波斯湾印度洋和整个欧洲腹地,当然最关键的是防御苏联的扩张。

巴列维也不负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期望,一上台就明确了亲西方的态度,不久就把境内的苏军赶出国境,转而全面倒向美国和西方。

巴列维想把波斯建成一个世俗国家,进行了诸如普及教育、司法独立、建立全民医疗、限制宗教权力、倡导西式生活等一系列改革的“白色革命”,使波斯经济高速发展,一度进入世界前十大工业国行列。

所以张忠上次来波斯时,发现这个国家虽然打了几年仗,还被世界最大的两个国家同时封锁,但是其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得比大多数国家都要好,跟他交接的人英语说得也非常标准,对世界上的很多情况都有了解,完全不像是一个保守的宗教国家的样子。

其实这一切都是巴列维国王执政时期打下的基础,同时也得益于二战之后世界主要大国都在搞战后重建,需要大量的工业品,而制造工业品就需要大量的石油,恰好波斯境内就有大量的石油储备。

在巴列维国王执政期间,欧美的石油公司纷纷前来勘探建设油井,在70年代后期还在波斯建立了多个炼油厂,所以此刻的波斯才有财力一边跟巴比伦打仗,一边应对两大国的施压。

巴列维国王的一些政策虽然对整个国家有益,可是其改革也引起了国内保守派和宗教势力的不满。

他们盯住巴列维政府的腐败问题不放,利用民众反腐情绪,策动推翻巴列维的统治。

1979年,霍梅尼领导的波斯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政权,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波斯伊斯兰共和国。

这一政变,不可避免的就侵犯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利益,所以美国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对波斯展开禁运封锁,而巴比伦悍然发动对波斯的战争,这里面或多或少有美国的影子。

所以波斯虽然算是已经进入了前十大工业国,可是当时美西方帮忙建设的工业没有成体系,重工业的投资极少,大部分重工业产品都要依赖进口,稍微完整的就只有石油化工业了,可以从开采石油到炼制绝大多数油料和生产大部分化工原料。

由于重工业发展的不平衡,所以波斯此刻只能生产一点轻武器比如步枪手枪,轻型迫击炮,简单的子弹等等。

重武器特别是120MM以上的火炮,中程导弹等等都不能自产,所以波斯此刻急需国外进口的武器装备,用来抵御巴比伦的入侵。

不过由于苏联发现美国已经跟波斯交恶,所以这两年放松了对波斯的压制,还通过非洲和中亚的阿富汗偷偷的卖一些武器给波斯。

但是波斯显然对苏联不放心,武器虽然照常找苏联买,却不再敢依靠苏联了。

于是当南解阵这种东方面孔,携带单兵导弹这种先进武器前来推销,波斯政府和军方是特别高兴的,这代表着又有一个武器来源渠道了。

1982年12月,从南解阵购买的单兵导弹和火箭弹已经开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