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5章 高一学年结束(1 / 3)

加入书签

1982年6月20号下午,王建昆驾驶着实验2号的船型,从上海十六铺码头出发往家的方向开去。

一路上他都以30节左右的速度狂飙,所以到晚上9点多时就来到了湖口镇码头。

这里停泊了3艘C-200型运输船,他们晚上停泊在这,明天一早又会分别出发往长江上游和下游开。

目前总共是有5艘C-200型运输船在运行,湖口镇作为目前长江航行的中点,所以在这停泊有3艘。

今后随着培训出来的船长和船员增加,在长江沿岸的几个大港口就会都时常有一艘到2艘船停靠,出发时间也不会只有早上和晚上了,其他时间段将会陆续的安排船只起航,这样乘客等待的时间也会少很多。

跟3个守在船上的船员说了会话,了解了下他们的工作情况。

目前因为人手还是很紧张,新培训的船长和船员还需要有人带着,所以第一批和第二批的人每个月都只能休息2天,这两天他们也赶不回老家,所以从他们的回话中,王建昆明显的感觉到他们想回家看看了。

王建昆于是给每个船长都发了信息,告诉他们7月上旬第三批学员毕业后,第一批和第二批的人可以分批各休假10天,然后接收新的船只,准备去更远的航线,比如沿着长江往上游到重庆,沿着大运河北上。

然后等四批学员毕业,他们每个月就都有6天的休息时间,可以分批集中休,这样他们就可以常回家看看了。

此时还没睡的两个船长快速的回复了,虽然王建昆之前也说过会安排他们休假,但是大半年过去了,也只是最近3个月能每月休息2天,其他时间都在连轴转,说实话确实非常累了。

勉励了几个船长,让他们安抚下船员和学员,让他们再坚持坚持。

当天晚上王建昆在湖口镇码头加了柴油,然后就在船上休息了,凌晨天微微亮的时候就开船出发往泗洲镇码头开去。

路过水上飞机场,王建昆检查了下灯具和发电设备,将灰尘打扫清理了,坏掉的灯具也进行了修复,然后将水里的灯具进行了回收变成各种元素储存起来。

因为马上要进入梅雨季节了,乐安江会发洪水,到时候很多木头会从上游冲下来,在河底的灯具就很可能被冲走了。

飞行还是要时常练习下的,目前虽然在这边只能是驾驶亚音速飞机进行低空飞行,但是今后如果能够制造出雷达隐身飞机,到时候就方便很多了。

他从一些对军迷“火腿”中的谈话中了解到美国和苏联已经在研究雷达隐身的飞机了,据他们说的,这种飞机就算在雷达前几百米飞过,人的肉眼看到了,而雷达也会没有反应。

王建昆为此也特地让小舅帮忙派人去收集了一些资料,了解到隐身飞机的基本原理。

首先的飞机的外形尽量不要有直角结构外露,然后外部要涂一层能够吸收雷达波的涂层。

这样雷达波遇到飞机后大部分会被折射到其他方向而不是原路返回,同时少部分因角度问题应该被反射回去的雷达波会被涂层吸收。

这样的话雷达接收不到有雷达波被反射回来,也就发现不了飞机了。

虽然知道了原理,可是王建昆目前却没有时间去研究,特别是能够吸收雷达波的涂层材料,资料上是半点没提。

结构上王建昆倒是可以凭借智子的辅助和超能力的应用,快速的试验成千上万种外形结构,然后找到其中的规律,接着就可以设计出能够兼顾隐身和速度的外形了。

可是能够吸收雷达波的材料他没有半点头绪,用大海捞针的方法对他来说太浪费精力了。

所以他决定等有时间了去下美国或者苏联,看看能不能去他们的研究基地看看,或者是找找他们的研究资料。

毕竟隐身原理已经发表了很多论文了,而且那边的军事爱好者都有在谈论这些内容,那肯定有消息泄露出来。

资本主义国家对于技术的保密虽然严格,可这种基础材料的初期研究却不会特别保密,因为他们要拉投资,要给投资人讲解,所以或多或少的都会把先期的一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

当有人发现有重大价值后,才会进入保密研发阶段。

王建昆只要有了先期的研究成果,后续的推导就会少很多麻烦,他的超能力可以沿着他们开辟出的方向快速的进行试错研究,然后找出最合适的。

而且一些工业化生产很难的材料,他用超能力制造却非常简单,而且成本低廉,所以王建昆有信心先他们一步制造出能够使用的隐身飞机出来。

到达泗洲镇后,王建昆去了德兴的仓库看了看,目前这里已经囤积了很多货物了,打火机就有10万个左右,然后稀土矿石就有2百多吨,其他的一些金属比如铜,锌,锰,钼等等都有不少。

虽然父亲会时不时的来一趟,看看这边的货物存放情况,王建昆也做了监控设备进行监控,但是他也要来看看了。

因为增加了很多货,所以除了之前招的当地的一个人来管理,还从凤山公社招了两个年轻人来仓库工作,平时帮忙上下货,同时也是作为管理人员在这边守着。

毕竟这个仓库放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