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外海预报站建设 下(1 / 3)
当智子设计好设备安装完工后的效果图后,王建昆让其演示下从海面和海岛上不同角度看过来的情况,发现只要不是上到山顶来,别人是发现不了这里有人造物的。
设计图纸确定后,王建昆从地下开始往上建造。
首先开挖出安放处理器,储存电能的蓄电池和一些配套设备的地下室。
王建昆决定这些沿海小岛上的设备都用微型风力发电机发电,然后用锂电池储存电能,这样体积可以小一些。
海岛上的风一般都很大,用微型风力发电机可以很掩蔽的发电,不像太阳能电池板一样会反光,有可能老远就可以看到上面的玻璃反射的光。
而且风力发电可以全天候运行,阴雨天也不影响,只要风力超过1级就可以发电,这在沿海岛屿上来说几乎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电,毕竟海上低于1级风的时间很少很少。
地下空间挖好,做好防潮防破坏层后,王建昆控制着带来的元素和就地取材的一些元素合成出了数据处理器和相应的导线。
接着就开始制造外部的设备,先是制造跟周边灌木长得非常像的假树,然后将移动基站,雷达天线,各种气象信息收集设备制造出来。
这些设备有些跟假树结合在一起,有些是模仿的山石的模样。
然后是小型和微型风力发电机,这些发电机分布在山顶的四周,跟假树,山石结合在一起。
最后制造出导线将这些外露的设备与地下室的设备连接上,一个集合了信息发送,对空对海搜索,气象信息收集的预报站就建设完成了。
看着风扇叶片开始旋转发电,内部的蓄电池被电能一点点填充上,过了半个多小时后,王建昆首先测试了移动基站,这个地方离上海的基站大概120公里左右,所以可以跟陆地上的基站组网互传信息。
其在海上的作用范围也比陆地上大很多,方圆40公里内,渔船上的接收设备都可以收到他发出的信息,同时渔船上的设备也可以把信息传递给基站让其转发到其他渔船上或者传回内陆。
测试结果表明基站达到了设计要求,工厂在海上也来回跑了1个多小时,此时蓄电池的电力可以支持雷达以大功率探测了。
这款雷达是三合一雷达,其对空搜索飞机的作用范围大概是120公里,对海搜索4千吨级的驱逐舰的作用范围大概是40公里,同时也可以探测空气中的水蒸汽运动情况,可以作为气象雷达使用。
不过对空搜索飞机和探测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功能不会一直开着,王建昆设定的是每半小时开机搜索探测2分钟就关闭该功能,而对海搜索的功能会每隔十分钟开机探测2分钟,这样操作也是考虑到电能消耗问题,同时也基本满足了探测和预报需求。
气象站的各项设备则会一直开着,实时收集气象信息,毕竟现在国内的气象预报能力还非常低,对外海的气象播报一般只有早晚各一次,而且准确度堪忧。
王建昆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他派出来的人的安全,不然没法跟老家的人交代。
当天晚上10点左右,王建昆测试完了各项设备,于是驾船往金山码头赶。
凌晨3点左右王建昆才抵达,廖军此时已经等在码头上了,王建昆在停好船后就交代他去把船舱里的冰冻的鱼抬上甲板,并让老渔民帮忙分辨下都叫什么名字,各季节的大概收购价。
“老板,我这就去搬鱼到鱼档去,老于也在那,刚才收了郑船长150多条大黄鱼,他正在分拣打包准备送到各酒楼和菜市场去。”
“这就开张了,不是说要等水泥地干了搬冰柜来吗?”
“水泥已经基本干了,不放重的东西不会有问题了,所以我跟老于商量着今天就开始收一点货送到各酒楼和菜市场卖卖看,恰好我之前帮忙送货认识了好些人。”
“那也行,你让老于辨认完那些鱼后,你拿纸写上,我明天早上再看,现在我先去睡一觉,困死了。”
“好的老板,你先去休息,我先把鱼运回去。”
王建昆此时非常困了,所以上楼后简单洗漱了下就上床睡觉了,直到上午10点多才醒来。
虽然感觉很饿,但是现在不在饭点上,所以只能先摸了块压缩饼干就着白开水吃下肚垫下肚子。
下楼后看到廖军正在办公桌上呼呼大睡,老于也没好到哪去,垫了个席子在地上睡着了。
干鱼档收鱼就是这么个作息,下半夜没角睡,一般都是上午8点之后才能休息,到晚上6,7点后就要一直干到凌晨了。
因为渔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傍晚和半夜靠岸,鱼档这个时间收了货后有时间分发到各终端去销售。
不然白天收了货,运输到终端市场时已经没人要了,毕竟老百姓买菜一般都是大清早的去买,各酒楼备货也是大清早备货。
王建昆轻轻叫醒了廖军,让他把记录的本子拿给他,然后让他继续睡觉,他去市里去忙活了。
将记录下来的几种鱼的信息记到脑海后,王建昆就骑着摩托车往十六铺码头驶去。
实验2号还是停在这的,王建昆上船去用各种元素制造了一台大冰柜,长有4米,宽有1米2,高是1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