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基地建设 完(求推荐票,月票)(2 / 4)
放现金,王家昆做的比较用心,外面是一层2毫米厚的合金钢,中间是一层5毫米厚的黄铜,内里是铝镁合金。
里面分了上下5层用铝合金板隔开,这样存取也比较方便,一层大概可以放60万,这么一个保险柜应该可以放300万,两个保险柜一起可以放600万。
而且等下个月开始要找杜维桥多买些金属,这样现金就不会增加那么快了。
忙完这个母亲催了很久的任务后,例行挖第3层地下基地150立方。
然后就是制造微型反应堆的氦气循环装置,还有汽轮机和发电机的制造。
氦气循环装置有点类似于空调的压缩机系统,有一个压缩机是主要部件,还有弯曲盘旋的热交换管道。
压缩机要接两个电源,启动电源(保险)外接铅酸储能系统。
工作电源从发电机上接过来。
制造压缩机还是很快的,按照脑海里的图纸,花了半小时精细控制元素到相应的位置。
这种实验装置王建昆都是按照尽可能高的精度制造的,不考虑量产和给他人研究,有些连接和活动有磨损的部件都是纳米级精度。
压缩机制造出来先接上启动电源测试了一番,运行时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摩擦力很小,部件的耐久度应该会非常高。
接着是制造汽轮机。
汽轮机有两个,一个是高压汽轮机,氦气从堆芯出来后的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需要经过高压汽轮机降压降温,再导入到低压汽轮机用于工作发电。
高压汽轮机也会发电,不过发出来的电频率多变,需要变频器变频然后接到压缩机上给压缩机供电。
两台汽轮机花了大概1个小时制作完成,安装在已经准备好的底座上,外面还有一个防辐射的铅壳。
接着制造发电机也很简单,按照智子图纸制造的发电机能量转换率是超级高的,配合上纳米级的精度控制,整个发电机的能量转换效率几乎可以达到95%。
此时已经是10点多,睡不着的王建昆准备联调联试后再休息。
各个部件都制造出来了,虽然没有氦气和核燃料,但是用电加热氮气也是可以进行模拟实验的。
把各个部件都按照设计图连接好,各种阀门和检测表都检查一番,确保没有遗漏,这算是为后续真正的核反应堆实验做预演。
王建昆还让智子帮忙做了个项目检查确认表,一项项检查确认过去。
接着就是进入实验流程了,首先打开加热开关,堆芯的石墨被加热,储存罐里的液化氮气也被慢慢加热。
温度越来越高,达到设定温度后打开液氮存储罐的阀门,氮气从管道里冲出来到达堆芯。
被高温石墨继续加热,从堆芯出来还是液体氮,然后经过一个喷嘴一样的装置后压力增大,体积膨胀数十倍,被导气管带到高压汽轮机。
汽轮机被高压氮气冲击转动,带动一个小的发电机发电,发出的电传到压缩机。
高压氮气经过高压汽轮机后压力降低了一些,达到设定压力的氮气被导入低压汽轮机,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这个发电机发出来的电经过变压器变压后给铅酸储能系统充电。
此时的氮气能量被带走很大一部分,压力和温度都降低很多,再被导入到压缩机压缩成液态,再被送入堆芯进行下一个循环。
描述的过程是氮气一段一段的运动,其实整个系统是连续运转的,氮气在其中起能量传导的作用。
试验稳定后王建昆查看了下发电效率,整个系统能够达到80%的能量转换效率。
那20%的能量目前是变成废热和红外辐射损失了,所以试验一个多小时后,第4层温度都有点升高的感觉。
考虑到今后如果建造完全体的微型核反应堆,那么每小时释放的废热和红外辐射能量差不多等于600度电的能量。
得想个办法把这部分导出到外部环境且不被发现,不然只要反应堆开始工作,地下基地将无比的热。
直接用换气系统换气是来不及的而且会导致换气口和整个这片山的温度特别高,所以得往地下想办法。
王建昆决定再往地下打些小洞,查看能否打通到地下水层。
如果不行就想办法在地下制造个能储水5千吨的储水罐,将废热用热交货管道导入到储水罐里。
水的比热容还是比较高的,5千吨水温度升高1度大概可以吸收5.8万度电能转换的热能。
所以最后还是要用水降温,每个月会让储水罐里的水温度升高7度左右。
到时再打通管道到乐安江,每过一段时间就换下水,将废热缓慢释放到乐安江里,这样影响就非常小了。
现实世界总是跟模拟场景有差别的,在建设基地过程中王建昆已经遇到过好几次考虑不周的情况,幸亏他有超能力弥补,不然一个设计失误,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接着断开加热电源,测试了下停堆流程,反应堆在外接电源的作用下各系统缓慢降温,没有发生异常情况。
已经半夜12点多了,今天就先试验到这,今后还要进行多次试验,一些预设故障情况也要精细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