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死去的人不会复活(1 / 2)
“嗯。”
苏若清轻轻应了一声,坐起身子。
“孤……我怎么会在这里?”
见是宋辞,苏若清立刻改了口,转头望着她。
宋辞没有回答,起身倒了一杯水递给他。
“你昏睡了两个时辰,先喝些水润润吧。”
苏若清默默接过,转头瞥了一眼窗外,天色确实已经暗了下来。
这次的见面来的太过突然,两人都不知该如何面对彼此,于是谁都没有再开口。
整个屋内,寂静异常。
……
“我这是怎么了?”
不知过了多久,苏若清再次问出了声。
宋辞淡淡答道:“你在寄安堂昏倒了。”
苏若清一怔,微微垂下眼睑。
宋辞见状,脑海中瞬间想到了太医的话,皱眉道:“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已经得了疫病?”
闻言,苏若清眸光微闪,随即又变成了了然。
他大概已经知道为什么了。
“我前几日感染了风寒,想来是去寄安堂时被感染了疫病。”他这样解释道。
听了苏若清的话,宋辞心里无端生出几分恼怒之意,可她偏偏又无法说他什么。
由于两人此刻仍处于僵持阶段,宋辞一开口就是满满的讽刺:“那太子殿下还真是勤政爱民,生了病还要去寄安堂探望。”
你明明知道疫病与身体状况有关,身体孱弱者患疫概率更大,可若身体健康者生了别的病、那么患疫风险将会翻倍。
明明知道,但还是去了,并且日日如此。她都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应该嘲讽他还是大声的嘲讽他。
“哦,我忘了。毕竟殿下本来就是这样仁德的人。这样才像您,不是吗?”
宋辞语气如此强烈,苏若清怎么可能听不出她话中的讥讽之意。他知道宋辞此言指的是什么,紧抿着唇不发一言。
宋辞见状又是一声嗤笑,但好歹没再说出些什么。
……
良久,苏若清突然轻叹了一口气。
“我知道你觉得我过于仁慈,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责任。身为储君,便应当以造福百姓为先,以民为本。”
“如果在灾难面前,连我也不爱护自己的子民、不把他们的命当命,那么,还会有人在意他们的生死吗?”
说到这里,苏若清的目光突然落在她身上。
宋辞心中微动,并没有回答。
只听他叹道:“只有让他们知道百姓在我心中的分量,他们才会有所顾忌,否则,以后若再遇到这种事情,不知又会死多少人……”
宋辞闻言久久不语,似是在思索,又似只是沉默。苏若清看在眼中,并未多言。
他在心中长叹一声,神色间流露出伤感。
身为储君,他早就见惯了朝中各种尔虞我诈。对于周身的各种明枪暗箭,也有自己的应对之法。
所以,他怎么可能如表面般温润。但是,他可以对贪官污吏拔剑,却无法将剑尖对准百姓。
宋辞说的,他都明白。
江州局势复杂,又处于特殊时期。若真按原来的计划,为了制衡,父皇他就算是杀了严铭谨也不会一下肃清江州。
毕竟,牵连的人太多了。一下子补上那么多空缺,谈何容易。
可若这些人不被拔出,他们一定会阻挠赈灾之事。
赈灾失败后会有什么后果,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但,他却不能那样去做。
在其位,尽其责,既作为储君、便应该为生民立命。若他为保住自己的位置便眼睁睁看着那么多百姓去死而不去阻拦,那么,他还有个颜面坐在这个位置上?又有何颜面面对天下万民?
就算别人不知道又如何?难道自己不知道吗?
《礼记?中庸》有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人不能在别人见不到、听不到的地方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能因为细小的事情而不拘小节。
君子独处时尚要谨言慎行,何况是行为呢?
身为储君,应该心怀仁义,修身立德,以教万民,而不是稳坐高台,冷眼旁观。
所以,他不能!
“你说的对,但在我看来这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宋辞突然出声,目光直直对上他的眼睛。
“如果是别人,也会这么做。”
“此举确实死了很多人,但这是没有办法幸免的。大渊百姓这样多,你若有志,以后依旧可以开创盛世。”
苏若清似是没想到她能说出这番话来,一时竟被震得失了声。
他的眼中闪过伤痛,直到许久后才道:
“小辞,大渊有千万百姓,但是死的人永远不会活过来。”
“大渊盛世终有一日会来临,但那些死去的人、永远也感受不到盛世是怎样的。”
他说这话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温柔,但神情却比任何时候都要认真严肃。
宋辞听后心中猛然一颤,久久不语。
苏若清见此便知她将自己的话听了进去,于是继续说道:“你曾经说打仗时有‘一战功成万骨枯’之论,这不假,我也理解。但那些士兵刀尖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