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6章 名落孙山(1 / 1)

加入书签

在宋朝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科举考试无疑如同今日的高考一般,成为了每一个读书人梦寐以求步入仕途的敲门砖。在那个时代,科举不仅是对个人学识的考验,更是家族荣耀的象征。江南吴地,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孕育了无数才子佳人,其中便有一位名叫孙山的秀才,他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更以滑稽多才而闻名遐迩,常常能以幽默诙谐的言辞化解生活中的尴尬与困境。

孙山与同乡一位年迈老人的独子李沐,自幼便是形影不离的好友。两人志趣相投,都怀揣着科举高中的梦想,渴望有朝一日能够衣锦还乡,光宗耀祖。随着时间的流逝,科举考试的日子日益临近,孙山与李沐相约一同前往京城赴考,共同追逐那遥不可及的梦想。

他们带着家人的期盼与祝福,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赶考之路。一路上,两人相互扶持,谈诗论道,分享着彼此的学识与见解。夜宿客栈时,他们更是秉烛夜谈,畅谈人生理想与未来憧憬,不知不觉间便抵达了繁华喧嚣的京城。

科举考试的日子终于来临,孙山与李沐并肩走入考场,面对着密密麻麻的考卷,他们各自挥洒笔墨,倾尽所学,将平日的积累与才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考试结束后,他们焦急地等待着放榜的那一刻,心中既充满了期待又夹杂着些许忐忑。

终于,放榜的日子到了。孙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挤在人头攒动的榜前,一字一字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他的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生怕自己名落孙山。终于,在榜文的末尾,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虽然只是倒数第一名,但终究是榜上有名,心中不禁暗自庆幸,至少自己没有辜负家人的期盼。

然而,当他满怀希望地寻找李沐的名字时,却遍寻不着,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深知李沐的学识与才情,绝不应该落榜,但事实却如此残酷。孙山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既为自己的上榜而高兴,又为李沐的落榜而难过。

两人心情复杂地踏上了归途,一路上,李沐沉默寡言,显然是为落榜而沮丧。他失去了往日的笑容与活力,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孙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不知如何安慰。他深知此时任何言语的安慰都显得苍白无力,只能默默地陪伴在李沐身边。

当他们回到家乡,那位老人早已在村口焦急地等待。老人的眼神中充满了期盼与渴望,他希望能够从孙山的口中听到好消息。孙山看着老人期盼的眼神,又望了望一旁失落的李沐,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他深知自己不能直接告诉老人李沐落榜的事实,那样会伤了老人的心。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巧妙地回答道:“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这句话既巧妙地告诉了老人李沐未能中榜的事实,又避免了直接说出伤人之语。老人听后,虽然心中有些失落,但也被孙山的机智所打动。他并没有责怪李沐,反而鼓励他继续努力,下次再战。

从此,“名落孙山”这个故事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科举考试的重要性,也揭示了古代读书人对于仕途的渴望和追求。同时,孙山的机智与幽默也让人们看到了在面对困境时,以乐观的态度去化解尴尬与困境的智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