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窗明几净(1 / 1)
关于“窗明几净”的出处,主要有两种说法:
出自宋·苏辙《寄范文景仁》诗:“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被友人热情款待,东阁被特意打扫整理,窗户明亮,小桌洁净,还铺上了华丽的茵席,让人倍感舒适与惬意。
在北宋那个深秋的季节里,天空灰蒙蒙的,仿佛预示着即将来临的严冬。落叶如同疲倦的蝴蝶,纷纷扬扬地从枝头飘落,铺满了整个小径,每一步踏上去都发出沙沙的声响,与逐渐加剧的寒风交织成一首凄凉的秋日交响曲。苏辙,这位曾经身居庙堂之高、意气风发的文人,此刻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波,被贬谪到了这个偏远的外地。这里,远离了京城那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繁华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孤独与生活的艰辛,它们像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苏辙的心灵。
每日里,苏辙只能对着那简陋至极的屋舍,心中涌动着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那时,他是何等的风光,与兄长苏轼并肩,在文坛上留下了无数佳话。可如今,一切都已成了过眼云烟,只留下这无尽的落寞与对未来的迷茫。他时常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徘徊在屋檐下,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无奈。
然而,就在这艰难的时刻,一位友人的出现,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温暖阳光,穿透了苏辙心中的阴霾,照亮了他的心房。这位友人,便是范纯仁。范纯仁得知苏辙的遭遇后,心中充满了痛惜之情。他不顾路途遥远,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探望苏辙的旅程。当苏辙看到范纯仁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时,心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仿佛所有的孤独与不易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慰藉。
范纯仁热情地邀请苏辙至自己的宅邸中留宿。虽然宅邸并不奢华,但却被范纯仁布置得格外温馨雅致。明亮的窗户透进了柔和的光线,将整个房间照得通明;几案上摆放着整洁的书籍和文具,一尘不染;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卷香与花香,它们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这一切都让苏辙感到无比的安心与舒适。
范纯仁还特意为苏辙准备了丰盛的菜肴,两人围坐在炉火旁,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畅谈着往事。他们回忆起那些并肩作战、共谋国是的日子,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年代。在这一刻,所有的忧愁与烦恼都烟消云散,只剩下两颗紧紧相连的心,在友情的温暖中共同度过这个寒冷的深秋之夜。
苏辙被范纯仁那份跨越千山万水、不畏艰难险阻前来探望的深情厚谊深深打动,心中仿佛有股暖流在涌动,那是对友人无尽感激之情的真实写照。在范纯仁宅邸留宿的那个温馨夜晚,月光皎洁,万籁俱寂,苏辙心潮澎湃,难以入眠。于是,他起身点亮红烛,挥毫泼墨,将满腔的感激与敬意融入笔墨之间,一气呵成,写下了一首情深意重的《寄范文景仁》作为对范纯仁盛情款待与真挚友情的答谢。这首诗不仅承载了苏辙对范纯仁的深深谢意,更见证了他们之间坚不可摧的友谊。
“秋风瑟瑟寒叶飞,贬谪孤影伴夜归。 幸得友人相探望,明窗净几暖心扉。 把酒言欢话旧日,共叙友情意难违。 此情此景永难忘,愿君安好常相依。”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苏辙对范纯仁热情款待和精心布置的感激之情,更抒发了他在贬谪生涯中的孤独与不易,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两位友人的心灵,让这份深厚的情谊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