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勾芒的补贴方案(1 / 2)
青鸾系列,持续引爆市场,虽然拿到的人很少,但关注的人很多。
甭管是不是用户,都知道了现在国内有人搞出来了一种很厉害的先进技术。
“白泽通明”也逐渐坐实了“高科技公司”的定位,就连白溪本人也如愿以偿,现在没人再关心她是不是豪掷千金的女富豪,亦或者是被渣男欺骗的女苦主了,因为比起“明星企业人”来说,这些都是没人在意的花边小料。
而另外一方面,和青鸾系列同期发布的“勾芒”,也迎来了很多问询,不少农业公司都打电话来咨询。
“勾芒”作为一体化智能农业平台,售价可不是小打小闹,哪怕成本压缩到极致,售价也高达100万,毕竟承载的卡车成本价都不少钱呢,还包含大中小各色仿生飞行器30架,集成化极高。
白溪是带着愿景推动这件事的,所以“白泽通明”自身在“勾芒系列”上,综合利润不会超过5%,还得搭上人力,辅助维修和售后。
如果按照一般市场逻辑,这种垄断型的高科技产品,高低得卖个两三百万。
但即便现在这样不怎么挣钱的售价,在农机里面,也属于昂贵的了。
农业部分也看到了“白泽通明”的诚意,有着总装从最顶层牵线搭桥,泱妈背书造势,白溪已经和江浙两省的农业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的初步方案是,先在江浙一带富农区域推广,这边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强一些,抗风险能力也更好。
农机社购买“勾芒”,政府直补30万,助力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减小农机社的压力,另外“勾芒”自带核算系统,设备每为农民作业一亩地,再补贴两块钱,减小农民的压力,这个补贴持续长达三年。
都快赶上后世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了。
不过也是有条件的,三年后,“勾芒”的总工作面积必须超过10万亩,否则追回补贴。
以勾芒的效率,这是一个很容易达成的目标。
最终下来,“勾芒”的使用成本,每亩地农名付给农机社才3块钱,农机社加上补贴收5块钱,为了获得更多的补贴,就会推着农机设尽可能去将“勾芒”推广下去,作业更多的亩数。
理论上努把力,三年后光补贴就够全套“勾芒”的价格了。
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方案,国家不是没钱,相反在农业领域非常愿意花钱,但以往农业补贴路径单一,管理混乱,难以查证,砸下去几十亿,都很难见到实际效果。
这地里的东西,最是难以监管。
而现在简单了,勾芒自带的系统清晰明了,每一块钱都可以找到去处。
“勾芒”一期的订单量,已经达到了15台,基本都是江浙地方推动下产出的,也算是建立一些试验点,并且订单还在缓慢增加,不少农机社都对此产生了兴趣。
那台发布会上展示用的样品,被几个“白泽通明”的人开着,天天田间地头的跑,各地帮人免费撒药撒肥。
一切渐渐走上了正轨....
......
创智大厦,B2层,工作室。
白溪身穿实验室白大褂,带着透明的防风眼镜,一手拿着平板操作,一边跟白泽说着什么。
而白泽则伸出机械手,灵活地更换各种工具,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似乎正在制造什么东西。
“噗呲~”
轻微的负压封门开启声,许知文走了进来。
看到自家老板正在忙碌,许知文没有立马打扰,而是安静地站在边上等待。
半响后,白泽将改造完成的球形机器人递给了白溪,白溪简单检查记录了一下,随后放到了一边,转过头来看着许知文:
“怎么了?”
“农业部那一边,希望第一台“勾芒”交付的时候,您能出席一下剪彩,我问了一下,其实就是在农机社挂个红绳子啥的,地方农业部门会派人一起来。”
白溪想了想,点点头:“没问题,反正就在江浙,半天时间怎么也够了。”
“那我就帮您把形成安排上了,另外某宝那边联系我们,希望我们能够预留一批货参加双十一的购物节。”
白溪眉头一挑,双十一这个,算是被某宝带出来的一个购物节日,放在她重生之前的后世影响也不小。
更别提是现在某宝正如日中天的时候了。
不过....
白溪有点疑惑:“我们也不打折吧?”
“是不打折,他们可能会自己补贴个一百块钱,意思一下,就是想借此搞个活动吸引流量。”
“那还行,目前还在蜜月期,配合一下没什么,给他们500台吧。”
“他们想要一万台。”
“?”
“他们在想屁吃呢.....”
白溪都要被气笑了,真以为是她想搞饥饿营销啊?
“某宝说他们发货慢,15天内发货就行....”
白溪摇摇头:“现在市场这么紧张,突然冒出来一万台,会让其他消费者感觉被骗了,那些每天等着抢购,每天线下排队的人也会觉得不舒服,就500台,能搞就搞,搞不了算了。”
这章没有结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