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5章 撤卫所合州府以调兵遣将培英才知忠魂令志士无憾(2 / 2)

加入书签

一节。

但甘肃也是需要巡抚的——如今朱媺娖还在为甘肃巡抚人选发愁呢。

···

这场军事会议结束后,张煌言等三位新科进士,以及参谋司参谋刘世勋被留下来谈话。

张煌言就不必说了。

陈邦彦是前年乡试中的举人,二月份在南京参加会试,虽然只名列三甲,得了个同进士出身。

但朱媺娖通过后世历史知道这个人,便特旨将其掉入军务院实习。

刘世勋则是原浙江舟山副将黄斌卿军中都督佥事。

其人算是在崇祯年间弃文从武的典例之一,为崇祯十年武进士,兼通诗史,腹有韬略。只是仍有些书生气,实战经验有些欠缺。

不过朱媺娖对此人倒是颇有期许,希望其能成长为卢象升那样文武双全的儒将。

故黄斌卿部接受整编后,朱媺娖便让刘世勋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将官进修班学习。

至于阎尔梅,此人在后世历史中的经历就有些传奇了。

其为徐州沛县人,十六岁中秀才,崇祯三年(27岁)中举人,为复社成员,与张傅、陈子龙齐名。

因反对阉党,遭受陷害,不能参与会试,一时仕途断绝。

但阎尔梅并没有如陈之遴那样就此痛恨整个大明,进而投清——在清军入关后,阎尔梅很早就到史可法麾下为幕僚。

他提议让史可法趁顺军反攻清虏之机进军山东、河南,收复失地,却未被史可法采纳,于是失望离去。

后徐州、扬州相继陷落,阎尔梅散尽家财,组织抗清活动。

为了掩饰身份,他更是出家为僧,自称蹈东和尚。

自1645年起,43岁的阎尔梅流亡于全国各地,矢志复明,虽倍受艰辛,却百折不挠,志不稍屈!

一直到1673年,即康熙十二年,七十岁的阎尔梅见自己老朽,却复国无望,这才返回家乡。

即便如此,他临终时仍叮嘱后人,要恪守大明习俗,不仕清国。

至康熙十八年,77岁的阎尔梅才满眼不甘地与世长辞···

‘绝对的铁杆复明志士!’

这是郝光明对阎尔梅的评价。

朱媺娖也是认可的。

此番召见阎尔梅,朱媺娖便是准备委以重任,令其能在此世无遗憾,并见证大明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