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吕大器的战略布置(1 / 2)
于清尧回到柴关不到半个时辰,李过便派人过来传话,表示愿意与大明合作抗清。
同时,李过还表示希望就在柴关向大明这边购买一批盔甲、兵器及粮草。
李过等人从榆林、延安一路撤退过来,粮草已所剩不多,但金银等财物却还有一些。
双方交流之后,李过、高一功等虽然觉得吕大器这边开的价格太高了,但还是咬牙购买了数千石粮草以及上万人的盔甲、兵刃用于应急。
他们在明末乱世走到今天这步,早就明白一个道理金银没了可以再抢,可要是队伍缺少粮草、兵甲,那可就要命了。
而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次日,交易完毕,李过、高一功便率部退出汉中府,由凤翔前往平凉、宁夏一带。
柴关上。
看着顺军离去,于清尧不禁问:“督师,顺军既然已经同意合作,为何我们要对粮草、兵甲报价如此高,以至于交易量如此之少?”
根据北镇抚司军探传来的情报,李过、高一功所部顺军还有五六万兵马,到达汉中的不过是前军。
相较于这么多人,几千石粮草用不了多久就会消耗完。
至于兵甲,交易出去的都是成都大整编后新军淘汰下来的装备,当初其中大部分都被回炉了,但库存的完好老旧盔甲、兵刃有好几万套。
所以,吕大器交易出去的数千石粮草和一万人的兵甲真不算什么。
吕大器也看着顺军撤走的方向,道:“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虽说李闯被清军从山海关追杀到了陕西,如今更是连陕西都丢了。
但李过、高一功毕竟不是李闯本人,焉知他们不会回头便降了清军?
所以,须得等他们在平凉、宁夏立足下来,与清军做过一两场,我们才能继续交易。”
于清尧闻言恍然点头,随即又不禁问:“既然顺军要撤到平凉、宁夏,那我们要跟进收复凤翔府吗?”
吕大器道:“当然要,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收复失地之功。
另外,凤翔府亦有许多关隘,易守难攻。
我们收复凤翔,并守住,才能与平凉连成一片,保住陕西西部。
以此为根本,才可以进一步图谋收复整个陕西,乃至山西。”
于清尧听了露出担忧神色,道:“目前我们在汉中只有五镇兵马,其中三镇还是有贺珍等新附降兵整编而来,训练不足一月,难堪大用。
这些兵马防守汉中仍嫌不足,若是再分兵据守凤翔,会不会顾此失彼?”
若是高一功在此处,肯定会质问于清尧:你不说柴关后面有十万大军吗?你长得挺端正的一个官怎么骗人?
吕大器点头道:“你所虑确有道理,因此本督师已经行令从保宁府再调一镇兵马过来。
另外,巩昌、临桃两府,岷州、桃州二卫,应该尚存一些我大明官军,或是顺军。
将这些人召集过来,应该也能整编出两三镇兵马。如此,据守汉中、凤翔所需的兵马绝对是足够了。
待到李定国从夔州北出兴安州,便是我们将清军赶出陕西之时。”
吕大器才说完,他督标营的一名千总便上来道:“启禀督师,伪顺桃源伯白广恩在阶州反正归明,并传信表示麾下有五千兵马,可随时听候督师调遣。”
阶州便在巩昌府。
吕大器也没想到,他才提起要从陕西西边的两府两卫搜罗兵马,便有人反正归明,不禁开怀大笑,“你看,本督师没说错吧,只要我们能在汉中、凤翔挡住清军,各地自会有兵马不断来投!”
于清尧也很高兴,称赞道:“督师料事如神。”
吕大器笑着摆了摆手,却又皱起眉头来,“白广恩此人你可了解?”
于清尧道:“此人亦是汉中人,下官与其同乡,倒是有所了解。
崇祯初年,其从混天猴为盗匪,后被洪承畴击败后投降,在曹诏帐下为都司。
后来随曹诏镇压流寇,屡立战功,崇祯十年潼关南源之战后,其升官至冀州总兵。
再后来,他随洪承畴参加松锦之战大败,论罪降职。
对了,也是在这一战中,他的儿子也被清军俘虏了。据说清军还曾写信招降他,但他并没有回应。
崇祯十六年,他先参与了螺山之战,败走。
待清军退出关后,他又受调遣从吴生剿流寇。
那时李、张等流寇皆已势大难制,官军与之交战败多胜少,各部官军多有拥军自重的。
白广恩当时也是骄悍难用,以朝廷久不发饷为由,在河北、河南大掠一番后就回到了陕西,并投降了李自成。”
吕大器听了笑道:“你这话中倒似是在为这白广恩所犯罪过分辨呀。”
于清尧听了忙请罪道:“下官不敢。只是时事艰难,前几年投降伪顺的将领众多,如白广恩这般能力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