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章 问锦衣卫用李定国【第三更】(1 / 2)

加入书签

朱媺娖来成都一个多月了,自然是对周边地理有所了解的。

她闻言不禁问:“为何不建在清水河或者其他离城池较近的河流边?”

刘鳞长道:“正是因为清水河等河流离城池较近,或是环城,或是穿城而过,才不可作为兵工厂选址。

一则这些河流上往来舟船更多,不方便截用水流;二则,生产军备等武器,或有污水排出,容易污染河流,将有害于城内百姓。”

朱媺娖听了满意点头,道:“行,那兵工厂就建在江安河畔吧。”

刘鳞长道:“兵工厂建成之前,不必抽调城内军器局的工匠,这些工匠技艺多在于制作盔甲武器,而非建造。

监国先前既有废除匠籍、优待工匠的政策在,府库也充盈,完全可以从民间招募善于建造的工匠。

此外,监国既有意组建工程营,可尽快落实此事,臣便可以调用工程营替代民夫。

这样既可以节省开始,也能检验工程营之兵是否堪用。”

听了刘鳞长这番话,郝光明、朱媺娖都不禁感叹,不愧是历史上以善工造留名的大臣,思虑就是周全。

于是朱媺娖再次点头,“刘协理所虑周全,照准。”

待刘鳞长离开了承运殿,朱媺娖又派人传召李振武、高胜奇。

当初在来四川的路上,朱媺娖先是委任方正化为东厂提督,留意、收揽人手重新组建东厂。

后来又任命李振武为南镇抚司千户,高胜奇为北镇抚司千户,有意以两人重组锦衣卫,且分别负责内外情报探查事宜。

只是在任命后,她分给两人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去找曾英、杨展等人,重组锦衣卫的事才拖延下来。

如今两人到成都已有半个多月,战事也告一段落,朱媺娖便想问问两人锦衣卫组建得如何。

两人来到承运殿,听到朱媺娖的询问,便先后回答。

高胜奇道:“奉监国之命,北镇抚司主敌境军情探查,以招募军中人员为主。

但过去半月,一则战事紧张,将士们都在全心备战,二则各军将士对成为锦衣卫都有所抵触,故卑职目前只招募到了十二人。”

锦衣卫名声不好,尤其是北镇抚司,高胜奇偏偏又需要招募军事人员。

而之前成都方面军以红娘子部的农民军及地方军为主。

高胜奇一时招不到足够人手倒也不奇怪。

李振武接着道:“奉监国之命,南镇抚司主监察官吏不法之事,当从民间游侠、商贾之中招募人员。

成都城内这类人虽多,但可堪一用的却不多,故而卑职目前也只招募了三十六人。

另外,按监国指示,原北镇抚司暗探皆有南镇抚司接管。

在卑职对外宣布南镇抚司职能后,目前成都城内已有十三名暗哨与卑职联络报备。”

如此一来,算上李振武,南镇抚司目前就是50人了。

朱媺娖微微颔首,没说满意,也没说不满意。

锦衣卫最初是由朱元章设立的,起先是仪仗队,后来才被朱元章当成监察官吏不法之事的特务机构用。

之事在朱元章晚年,锦衣卫做了不少恶事,声名狼藉。

于是朱元章就废置了锦衣卫。

等到朱棣上位,不仅恢复了锦衣卫监察百官不法的功能,还进行了强化。

他在锦衣卫之下设南北镇抚司。

其中南镇抚司规模小而精,专门监察锦衣卫内部及军中不法之事。

北镇抚司则负责军队之外的官吏,且拥有自行逮捕、刑讯、处决的权利,不必经过司法机构。

因此,北镇抚司才是后世声名赫赫,为官吏、百姓所惧怕的“锦衣卫”。

三月份,北京城破,主要人员、势力几乎都在京城的锦衣卫自然也跟着完了。

朱媺娖接受郝光明的意见重组锦衣卫,却是将其职能做了改动。

由南镇抚司负责监察官吏不法之事,并且只有侦探、采证、逮捕的权利,没有刑讯、处决的权利。

北镇抚司则负责在敌境内探查军情及其他重要情报。

正因如此,李岩以及后来的龙光、刘之渤、刘鳞长等人虽然知道朱媺娖重组锦衣卫了,却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只有谁监察锦衣卫自然是方正化提督的东厂了。

李振武、高胜奇汇报完,将朱媺娖一时不说话,有点忐忑。

这时朱媺娖才开口道:“北镇抚司找人的事不用太急,接下来这段时间可以在那些整编的大西军中招募一些。

另外,在敌境探查军国大事毕竟危险,凡执行此类任务者,皆领三倍薪俸。

若在任务中牺牲,抚恤金百两起步,并荫其一子入锦衣卫。”

高胜奇听了立即拜谢道:“谢监国恩典!”

高胜奇可是很清楚朱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