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劝谏(1 / 2)
闻听此言,朱棣不禁转头看向了他。
那双微眯的眼眸里此时充满了寒意。
朱高炽只被朱棣看了一眼,顿时生出了几分如芒在背之感。
他双膝一软,直接从椅子上滑跪到了地上:“父皇,靖难之役,朝廷出兵百万,用于镇压顺天,如今虽然战事已定,天下格局也已经有了定数,可是那些死难的将士还需抚恤,透支的国库还需填充,如今的国家已经再难支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恳请您能三思啊!”
面对朱高炽的这番劝阻,朱棣只无奈叹了口气:“老大,你不像我!”
“爹!”
“我懂了!”
“说说你的想法吧……”
朱高炽的这一声呼唤,压下的是朱棣的帝王心术,唤醒的是原本薄弱的父子之情。
朱棣深深叹了口气,随后再次坐在床榻之上。
“儿臣手下笼络了许多名士,如果您想编撰《永乐大典》,儿臣可以让他们加入其中,方孝孺素有大儒之名,儿臣可以请他作为《永乐大典》的主编,封翰林院学士衔,这样既善待了方孝孺,也能让天下之人对我永乐一朝不至于有太多歧见,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方孝孺是个硬骨头,你想劝他担任编撰,恐怕绝非一件易事,若想劝动此人,恐怕还需方子言出面,这件事情,朕就交给你去办了!”
“多谢父皇信任,但除此之外,儿臣还有一件事情想要与父皇言明!”
“什么事情?”
“儿臣进宫面圣之时曾被锦衣卫拦住车驾,他们只言说是奉朝廷之命清剿建文余党。可在儿臣看来,此事非但难有成效,还可能会对朝廷造成抹黑,不如就请陛下赦免那些逃窜在外的建文余党,莫要继续追究此事了吧?”
朱高炽提出此事,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
建文一朝毕竟是传自于太祖皇帝的正统。
他们篡权夺位,本就于理不正。
如今朱棣在继位前夕还在派遣锦衣卫大肆搜捕建文余党,此事若是传将出去,难免会对朱棣的名誉造成影响。
而且除此之外,朱高炽还有一颗人心。
靖难之役已经造成了太多死亡,已经导致太多无辜之人被卷入其中。
他也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那些无辜之人得以解脱。
可是面对他的提议,朱棣这次却显得十分强硬:“不行!”
“别的事情朕可以答应你,但涉及此事,绝对不行!”
朱棣说至此处,态度稍有几分缓和:“老大,你也是读书之人,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这样的道理你应该懂的!”
“新旧王朝的更迭可绝非是凭借一颗仁善之心就能维持得了的,你只看到了那些锦衣卫大肆搜捕建文余党,可你又是否知道如今在暗处又有多少人想置朕于死地?”
朱棣此言一出,朱高炽不免为之惊愕。
朱棣只是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同时开口对其说道:“你若是不懂朕的意思,那就去问问方子言吧,关于此事,他应该看得更加透彻……”
次日,侯泰再度前来,而他这次当真是给方子言带来了一个女人。
那是一个年仅十六七岁的小姑娘,身穿着一套鹅黄色的襦裙,进了房间便怯生生低着头,甚至不敢看方子言一眼!
面对突如其来的女孩,方子言大感错愕:“嘶,这是什么意思?”
“这便是二殿下为方先生挑选的侍女,今日特地差我送来!”
闻听此言,方子言当即说道:“二殿下这不是胡闹吗?方某乃是戴罪之身,不知何时便要被陛下处死,他如今又将女人塞到我这里来,这不是要让我牵连了人家?”
这女孩虽然自从进门便一直低头不语,但方子言却仍能通过低垂的眉眼分辨出这是一个美女。
方子言自诩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但他却也不是那种趁人之危的卑劣小人!
看这姑娘生得细皮嫩肉,全然不像是一副干过重活的样子,想来并非出自贫苦人家,而应该是受靖难之役波及的富家小姐。
方子言不想一直留在这里,总有一天他是要借朱棣之手返回现实的。
如果他真将这女孩子留在身边,最后一旦获罪,恐怕连带着对方也要遭受牵连。
就算朱棣到时能网开一面。
可是仅凭她这副娇弱不能自理的模样。
在如此乱世,她又该如何独处?
方子言想也不想便要拒绝,却不想这女孩提前看出了他的意图,竟扑通一声跪倒在了方子言的面前:“方先生,求您把我留下吧,千万不要赶我走!”
方子言被这女孩的举动给吓了一跳,当即朝后退了两步:“你这是什么意思?你你你,你快起来说话!”
女孩跪在地上哭得梨花带雨,但却说什么都不肯起来。
侯泰见方子言如此惊慌,于是笑着对他解释道:“方先生有所不知,这贱婢本是朝廷筛选,送到殿下府中的侍女。”
“奈何其手脚笨拙,竟然失手打碎了太祖皇帝赐给陛下的一只杯盏,因此获罪!”
“二殿下也是见其年轻,看她可怜,于是才想着让奴才送到您这里来,看能否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