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富商回归,海外惊人的利润!(1 / 3)
曹玮口中的马和,就是后世被人所熟知的大明开海第一人,郑和。
说起郑和此人,后世流传的比较靠谱的说法,乃当年在明平云南战役中,马和被俘,掳进宫中服役。
之后于洪武十八年,傅友德、蓝玉奉调镇守北平,马和随军前往,又被调入燕王府服役。
而此时的马和之所以会改名为后来的郑和,是因为其在靖难之时立了功,朱棣称帝之后赐姓为郑。
但现在的朱棣显然是没有机会靖难了,马和的名字多半就改不了了。
虽然名字不同,但曹玮知道朱棣身边的马和就是后来于史上留名的开海先锋郑和。
郑和虽是太监之身,却有着出众的军事才能,正因如此,才得到了主子朱棣的信任。
这一点也能从后来郑和七下西洋的一些事迹中看出来。
郑和初次带领船队出海时,经过三佛齐旧港,(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省首府,苏门答腊岛南部最大港口与贸易中心。)时有旧港广东侨领施进卿来报,海盗陈祖义凶横来犯,郑和派人对陈祖义加以劝谕,陈祖义闻讯后诈降,企图袭击郑和船队。
郑和识破了陈祖义的小心思,当即兴兵剿灭贼党五千多人,烧毁贼船十艘,俘获贼船七艘,生擒海盗贼首陈祖义等三人,一路带回了大明被下令斩首。
还有郑和第三次出海,回程时经过锡兰山国,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诱骗郑和到国中,骤然发兵五万围攻郑和船队,又伐木阻断郑和退路。
而郑和却能临危不乱,带领随从二千官兵,趁夜突袭亚烈苦奈儿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亚烈苦奈儿及其家属。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出使过的国家共有36个: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勃泥、苏门答刺、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苏禄、加异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锡兰山、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溜山、孙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儿、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儿、沙里湾尼、不刺哇。
郑和七下西洋听起来是一副波澜壮阔的史诗篇章,但出海远离祖国去往他国异域的征程却全是未知,定然凶险叵测,也必然充满了流血和牺牲。
郑和能在这种情况下一次次完成出海历程,宣扬大明国威,震慑周边国家,令各国“凡所号令,罔敢不服从,”只能说郑和天生就适合干这个。
曹玮也是因为这一点,才肯主动找到朱元璋向他举荐郑和,也就是此时名不见经传的马和。
但现在的朱元璋是不知道马和这号人物的,他突然听曹玮念出马和的名字,愣了一愣之后迅速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没有想起这個名字代表着什么人。
当年与马和一起入宫服役的人数不知有几何,朱元璋自然不会去记这些被俘之人的名字。
也就是马和运气好,因缘际会到了朱棣府中做事,才有了出头之日。
“马和曾是燕王殿下身边的一名近侍,如今跟随燕王殿下一同去了杭州练兵,任了管事一职。”曹玮答道。
朱元璋花白的眉头皱了起来。
近侍,管事……
这不过是一个小人物,连总兵都不是,如何能担当起此次出海的重任?
“此次出海非同小可,必须要寻到海外的高产粮食,将其带回大明,如此重任让一个小小管事前去……”朱元璋看向面前的曹玮,“你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朱元璋的反应也在曹玮的意料之中,他淡淡一笑:“陛下,草民曾见过燕王身边的马和,此人性情坚韧,行事老练,颇具才能且精通水性,正适合此次出海任务,草民敢言,马和定能顺利将海外的高产粮食带回到陛下面前!”
看着信誓旦旦掷地有声的曹玮,朱元璋心中犯起了嘀咕。
这马和真有这般本事?
出海寻找高产粮食,此事对于大明意义重大,万万不能有一点闪失,朱元璋甚至都想让老将傅友德领着船队出海,可见他对此事的重视。
而曹玮却突然来举荐马和……
以朱元璋对曹玮的了解,他不会无的放矢,既然他肯为这个马和打包票,一定是有什么依据,但马和这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名字,实在是让朱元璋心里没底。
“这事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了,若他不能顺利寻回高产粮食,又当如何?”朱元璋沉声问道。
“若是马和不能寻回高产粮食,草民便自己架船出海去寻,一日寻不到便一日不回大明,或者……陛下可任意处置草民。”曹玮还是那副信心十足的样子。
曹玮是一个绝对不会白白吃亏的主,他都这么说了,朱元璋就知道曹玮一定是有他的倚仗,马和这个人也一定有他的出众之处。
沉吟半晌,朱元璋默然点了点头。
“这次,咱便信你,便派那马和出海。”
曹玮一拱手,“陛下圣明。”
朱元璋不理他,直接拟了道旨给返回杭州练兵的朱棣,召马和返回应天。
这一次,朱元璋选择相信曹玮。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傅友德是大明的老牌将领,可毕竟年纪大了。
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