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9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1 / 2)

加入书签

韦小叶应付完宁雪枫等人,这才继续出发回京城。

说起来她更喜欢在庄园住,出门便是满眼的粮食,看着就很心安。没挨过饿的人,很难理解她对粮食的执念。

别说这物产不丰的异世古代,就是她穿越前的现代社会,也照样有无数人无法顿顿吃上饱饭。

她自己小时候也曾挨过饿,再也不想尝试那番没着没落的滋味。

然而,武安侯府行过了纳吉、纳征,今日要来请期,议定大婚的吉日,她不得不回京城去。

又是一番琐碎的仪式,商定了十月二十二的黄道吉日,陆家人这才离去。

如今的冠军侯府,上上下下也有三百多下人,再加上陆瑾瑜派来的一伙护卫,日常有近四百人,再不复刚来时的寒酸。

当初在南楚府城买的下人,如今个个执掌一事,与以前颇为不同。原本灶上的赵婆子,现今手下管着二十名厨娘、三十名烧火丫头成了管事婆子。

以前的门房郑氏,手下有二十名健妇,三十名洒扫丫头,负责内院巡逻、清扫等事。

沈芸儿如今是府上的管事仆妇,外院百十名长随、车夫、马夫、小厮,内院五十名婆子、仆妇的日常活计都由她安排。

杨亭是韦小叶贴身大丫头,府内近身伺候的百名执事丫头,都要听她吆喝。同时,她也掌控府内的账册、仓储等事。

武安侯府每次来,都有各色礼物,全由杨亭安排收管。韦家的回礼,韦小叶准备的嫁妆也由她安排。

韦小叶去歇息了,杨亭却仍是忙得脚打后脑勺。

直到掌了灯,诸事处理得妥帖,她才写了张告禀,派小丫头悄悄放在韦小叶卧房外的书案上。

明早韦小叶起来,或许会看看。告禀上有侯府每日人情来往之事的呈报。家里人多,不理一理的话就会诸事杂乱。

不仅是杨亭,赵婆子也要将厨房采买的食材种类、数量、价格,各房的消耗等记录下来。她不识字,自有手底下识字的仆妇帮着写。

沈芸儿、郑氏等人也是如此。她们的告禀韦小叶倒不会每日细看,往往是每月底由柳茵装订成册。

韦小叶空闲时便会翻一翻,通过这个便能全面了解侯府的大事小情。

像府中某月某日车马去向、增减、用度;或是家下人的去留、请假、婚丧等事都有记录。若有什么事需要追查,便有白纸黑字记录在案。

忙完了一切,杨亭也被小丫头服侍着洗漱后睡下。

然而,她却是翻来覆去无法睡着。

只因,几日前杨母和哥哥杨文来侯府寻她。

当初杨亭为了母兄,自卖其身入了韦家。她是签了死契的,实际跟杨家等于是断了亲。

然而,到底是血亲,又哪里真能断得清楚?

杨母和杨文变卖了家产,去府城读书,本也是不想离杨亭太远。偶尔杨母私下寻到宅上,与杨亭闲话些家常,韦小叶倒也没有理会。

她又不是那种不近人情的,只要不麻烦到她,自然没心思计较。

后来韦小叶要迁到京城,杨母知道消息后,母女俩也是洒泪而别。

本想着杨文到了府学读书,远比县学强得多。奈何韦小杨一朝中举,杨文却连乡试的资格都没有!

虽然他也是秀才,但不是所有秀才都能参加乡试。在府学中,所有生员也要考试定优劣。只有排名前二十的生员,才有资格乡试。

杨文以前在扬志县还不觉得如何,直到在府学苦读了几个月,这才发现与同窗的差距实在太大。

尤其在看过韦小杨的应试策论后,杨文心灰若死,感觉自己再读二十年,还是写不出那样既有真知灼见,又是花团锦簇的应制文章!

杨文没了斗志,杨母虽然不甘,但也只得认命。

然而,当初孤注一掷供杨文举业,以后怎么办?

母子俩商议来商议去也无法可想,还是杨母作主,想来京城投靠杨亭。好在身上有银子,二人跟了个商队,千里迢迢到了京城。

更为幸运的是在入城前,还遇到了韦小杨。

虽然因为韦小绢,他对杨家母子心有不满。可毕竟杨文是他启蒙老师,既然巧遇,小杨也不好装不认识,少不得与他们打了招呼。

在得知母子俩投奔杨亭而来,小杨暗中一咧嘴,也不好意思不理,便将他们带到了庄园中。

杨亭得知娘亲和哥哥来投,在和韦小叶请示后,也去庄上看望过他们。

杨文只知垂头叹气、欲语还休,杨母则是哭天抹泪的唠唠叨叨。杨亭无法,先将母子二人安顿在庄园里。

杨母倒是满意,这么大个庄园,比河湾村还大,而且庄上有几户人本就是以前 同村之人。

比如吴里正一家、艾老头,牛氏一家。尤其杨文与吴恒交好,里正娘子和杨母也算说得来。

艾草如今在京城,替韦小绢主持衣铺子,艾老头和牛氏也跟了来。本源镇的宅院早托牙行售卖,据说又被姚财主买回去。

因吴恒不在庄上,杨母和杨文便暂时借住在艾老头家里。

杨文没什么主意,杨母却想让杨亭求求韦小叶,看能不能给杨文安排个什么生计。

杨亭含糊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