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2 / 3)
中,会不会冒出某个成器晚些的治国之才,把原属于韩安国的顺位给顶替掉。
韩安国,年纪也不算小。
到了二十多年后,七十好几的年纪,若是还不能为相,这辈子便基本没有机会了。
——总不能真让韩安国,等到九十好几的年纪,就为了做几个月的名誉丞相吧?
至于眼下,刘舍即便是再怎么身心俱疲,再怎么力不从心,也依旧不得不咬牙坚持。
没办法;
刘舍,并非一个通俗意义上的‘汉相’。
和过去,敢向太祖刘邦回怼‘非壮丽无以立威’的萧何萧相国、敢喷孝惠皇帝‘垂拱而治圣天子’的曹参曹相国,以及一言不合就撂挑子回家的张苍张丞相不同:刘舍,是幸臣。
而且是家族世袭的幸臣。
就眼下,刘荣要做的这些事儿,但凡换个丞相,怕是都要和刘荣正面硬刚起来。
但刘舍不行。
刘舍唯一能做的,是在象征性的劝说、提醒后,如老黄牛般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地去执行,去促成天子的意志。
这就让刘舍很难受了。
——遵从天子意志,无条件推动、实施,对刘舍而言不在话下,顶多就是有点委屈。
桃侯家族,从来不怕受天子的委屈。
甚至委屈越大,桃侯家族越高兴。
但刘舍即为汉相,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肩负起丞相所应该肩负的职责。
比如,在天子对外朝某一决策,或外朝对天子某一决定不满的时候,充当二者之间的缓冲、调和。
好比此番,刘荣要‘动’吕太后,外朝可谓是群情激奋,几乎人人都觉得刘荣疯了!
甚至就连刘荣原先的太子宫班底、潜邸心腹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私下里表达了对刘荣此举的不解。
这种时候,丞相最应该做的,其实就是‘为百官先’,以外朝代表的身份入宫,同天子进行交涉。而后,要么是丞相被天子说服,然后回过头来说服外朝;
要么,是天子被丞相说服,从而‘迷途知返’,收回那个令朝堂沸腾的决策。
当然,也有第三种情况:天子和丞相,谁都没法说服对方。
比如太宗皇帝年间,孝文皇帝和丞相张苍二人,就没能在黄龙改元一事上说服对方。
于是,太宗皇帝只能粗暴罢相,从物理层面结束了那次争端——不听朕的你就滚!
区区丞相之职,你不敢有的是人干!
还有先孝景皇帝年间,先帝老爷子与老丞相申屠嘉,就《削藩策一事所发生的争执。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天子一意孤行,丞相坚决反对,双方针锋相对,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在这个时间线,这次争端最终的结果,算是被刘荣这个穿越者煽动的蝴蝶翅膀,所尽可能温和的化解了。
但在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上,这次争端最终的结果,却并不比太宗皇帝与张苍之间的那次争端好到哪里去。
——孝景帝力主削藩,丞相申屠嘉誓死不从!
于是,为了扫除申屠嘉这个挡在《削藩策前的障碍,孝景帝与恩师晁错,联手上演了一出好戏。
先是晁错故意掘开内史属衙与太庙相连的庙墙,假装这是自己‘掀绕路麻烦’,并刻意让申屠嘉得知此事。
然后,自认为抓住晁错把柄的申屠嘉,当即幸灾乐祸的入宫,找孝景帝告状。
再然后,就是孝景帝一句‘丞相别这么小气,别老针对朕的人’,愣是把老丞相给活活气死了……
其实还挺有趣的。
老丞相申屠嘉,被历史上的景帝老爷子气死了;
而景帝自己,又被栗姬那声‘老狗’给硬生生气活了!
怎一个妙字了得……
如今这个时间线,这些事倒是因为刘荣这个乱入的穿越者所扰乱,最终并没有发生。
但这并不意味着类似的事再次发生时,最终仍旧不会演变为某个极为恶劣的结果。
也就是说,天子和丞相之间的,往往应该有三种情况。
——要么天子说服丞相,要么丞相说服天子,再或者谁都说服不了谁,天子最终罢相。
但在刘舍这里,却并非是这三种情况。
尤其是最后一个‘谁都说服不了谁’,根本不可能发生在刘舍这个丞相身上。
桃侯家族祖孙:誓死效忠圣天子,谁是天子效忠谁;
在这条祖训的时刻‘提醒’下,刘舍最多最多,也就是试着劝一劝。
一旦发现劝不动——一旦天子说出那句经典的‘朕意已决’,刘舍唯一的选择,便是俯首称臣,口服万岁。
这就导致在这种时候——在这种外朝与天子出现分歧的时候,刘舍纯粹就是夹在二者之间,里外不是人。
天子会说:桃侯怎么回事?
莫非这丞相之职,是朝堂所拜,而非朕父孝景皇帝?
外朝也会说:丞相怎么回事?
莫非这丞相之责,在桃侯这里就这么卑贱,一点百官之首的风骨、担当都没有吗?
该做的事儿,刘舍半点没少做;
不该挨的骂,刘舍也是半点没少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