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5章 嗨,年关将近嘛(2 / 3)

加入书签

不能受制于大司马。

准确的说,是在被纳入以大司马为首的独立军政体系之后,与大司马同属一套体系,且职务级别明确比大司马低、理应受到大司马掌控的前提下,仍旧要保证卫尉不被大司马所掣肘。

这就让刘舍这个经验丰富的老丞相,也免不得一阵抓耳挠腮了。

再有,就是卫将军被彻底罢设后,都城长安,以及东西两宫的防务。

过去,汉家的军事级别,以此为:太尉-大将军/卫将军-车骑将军-上将军等,以此类推;

原则上,这是一条单向管理关系——太尉就是能管大将军和卫将军,车骑将军就是得听大将军的调遣,上将军也必须遵从车骑将军的调动。

但按照刘荣的意思,一切却都要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太尉改为大司马,仍旧是理论上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但绝对不能让其插手都城一带的军务。

而次一级的大将军,以及取代卫将军的卫尉——前者有‘非外戚不任大将军’的政治潜规则,本就不怎么受太尉钳制;

后者又是毋庸置疑的禁军统领,更不可能对大司马马首是瞻。

于是,问题出现了。

——大司马,作为汉家军方毋庸置疑的一把手,对于并列二把手的大将军、卫尉,均无有效管理、领导的权力!

就好像汉家的军阵体系,在这级别出现了断档,上级根本管不了下级;

又或者应该说,就好似是大司马、大将军、卫尉三者,也像朝中三公一样,搞了个平级三权分立。

和朝中,以丞相为百官之首一样——大司马为军中诸将帅之首;

但和丞相管天管地,却管不了同为三公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一样——大司马,也同样管不了看似比自己低一级,实际上却根本不受自己控制,完全可以算作和自己同级的大将军、卫尉。

这块儿该怎么操作,刘舍也很头疼。

在朝堂三公九卿的行政体系外,另外搞出来个独立的军政系统,舆论压力已经很大了;

若再在这个军政体系中,搞出个效仿意味极浓的‘军三公’乃至于‘军九卿’,那刘舍别说把事儿给刘荣办妥了——光是外朝那一关,刘舍就过不去!

到这里,需要刘舍头疼的问题已经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了;

但依旧还没完。

卫将军被罢设,卫尉转军职,并与大将军地位齐平,等于说是卫尉取代了过去的卫将军。

也就是说往后的卫尉,和过去的卫将军一样,是都城长安一带所有城防、拱卫、禁中宿卫工作的最高责任人。

凡是和长安一带的军事相关的,如南北两军、禁中郎官,以及长安一带的拱卫力量,都将自此受卫尉统辖。

这又给刘舍出了一个难题。

——卫将军之所以被弃用,就是因为没有针对卫将军的有效制衡手段;

常言道:绝对的权力,必定会孕育绝对的腐败。

无论过去的卫将军,还是未来的卫尉,在长安一带的军事范畴内,权力都太过于‘绝对’了。

所以,刘舍要给未来的卫尉,找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嗯,给一个秩中二千石,与大将军平起平坐,理论上矮大司马一头,实则却叼都不叼大司马的军职,找一个可以互相制衡的对手……

还~有。

仍旧没完。

说到禁中宿卫,以及长安城附近的拱卫力量,就不得不提刘荣此番,也想顺带动的第无数个点。

——南北两军改变为野战军,以及羽林虎贲二卫改编为禁军的问题。

呼~

怎么说呢;

如果非要用文字,来形容刘舍此刻的情绪状态,那必定是:&%*¥#@~

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偏偏这些事儿,刘舍不去琢磨还不行。

琢磨的多了,人都变得神神叨叨的,有一茬没一茬的思维乱跳。

好在经过这段时间,在丞相府的‘见习’生涯,窦婴的精神状态,也同样没好到哪里去。

刘舍好似颠公般的唠叨,居然还真就能和窦婴料到一块儿!

“绣衣卫的事儿,魏其侯可曾听闻?”

刘舍头也不抬,随口一问;

“唔,听说了。”

“不愧是太宗皇帝。”

“藏的真够深的。”

“倒也不算奇怪。”

“想那周仁,宗周皇室之后,为太宗皇帝复了家、复了爵,存亡续断,续了香火血食。”

“如此大恩,说句不恭敬的话——便是当朝老太后,怕是都没有周仁那般,值得太宗皇帝、孝景皇帝信任。”

“毕竟这恩德,实在是太大。”

“大到周仁这一脉世世代代,都未必偿还的清……”

窦婴话落,屋内一阵默然。

又过了好一会儿,刘舍的思维再一跳。

“主爵都尉,陛下当时心有所属。”

“却是不知那大农、执金吾,陛下欲以何人充任。”

“还有御史中丞,即为三公,便也不可再以旧人留用。”

“——韩安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