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0章 又一年秋(2 / 3)

加入书签

不热泪盈眶?

心中最大的石头落了地,周仁也是花了好一会儿,才勉强调整好了情绪。

而后,便从绣衣卫指挥使的角度,也给出了自己针对绣衣卫改制的意见和看法。

“过去这些年,绣衣卫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也是不少的。”

“其中最严重的一项,便是过去这几年,绣衣卫上下‘为了查探而查探’——探不出其他有用的情报,便无所不用其极的编排宗亲诸侯。”

“虽然基本没有出现过无中生有、胡编乱造,但听风就是雨,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情况,却是实在不少。”

“究其因,固然是绣衣卫上下唯恐兔死狗烹,担心没了吴楚,绣衣卫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于是便无所不用其极的,证明自己‘有用’。”

说着,周仁也不由得长呼一口气,神情略带萧瑟的摇头苦笑一声。

“日后,这样的情况固然是要避免的。”

“但未免过犹不及,恐怕陛下,也不能让绣衣卫上下完全安心。”

“——若无论如何,绣衣卫都安全、都不会被取缔,那绣衣卫上下,恐怕就会被慵懒之风所充斥。”

“故而,绣衣卫上下,即不能有‘没成果就要灭亡’的过度紧迫感,也不能完全没有紧迫感。”

“其中的度,恐怕还需要陛下好生斟酌……”

周仁一番话,算是正好点中了刘荣心中的担忧。

——不同于朝堂上,任何一个由官员组成的行政部门,绣衣卫这个情报部门,真的是太过于特殊。

这里的特殊,不单局限于权责、工作方向,以及更加复杂的人员构成;

也同样包含周仁所说的:紧迫感。

作为情报机构,尤其还是上不得台面的情报机构,绣衣卫在过去这些年的人员流动,显然不大能保证质量。

真正有本事的人,无论是文韬武略,还是专业对口的情报收集能力,都不可能成为绣衣卫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优秀人才。

说白了:要不是身上有点儿毛病,如政治成分不好,又或是履历不好、有前科之类,谁愿意放着正儿八经的其他属衙不去,跑去绣衣卫做暗探、眼线?

而鱼龙混杂的人员构成,让绣衣卫拥有许多出人意料的情报渠道的同时,又使得绣衣卫的人才队伍建设,也同样具备一些寻常部门不存在,或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奇怪问题。

好比周仁刚才说的:让他们不安,他们就要乱搞,来证明自己‘有用’;

可若是让他们太安心,他们又会懒散‘无为’,象征性打卡上下班,持续性出工不出力。

无为而治四个大字,出现在朝堂上,已经够让刘荣感到恶心了。

再出现个以‘无为而治’作为行事准则的情报部门,或者说是国家安全部门,那刘荣怕不是要气吐血。

所以这个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

在清楚绣衣卫上下的‘裁员’担忧后,也要第一时间给他们紧迫感,如绩效之类,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当然,相较于惩罚性质的所谓紧迫感,刘荣还是更倾向于奖励性质的鼓励。

比如:某个被绣衣卫谈查到的情报,在经过核实之后,针对搜集到该情报的个人和部门,进行包括但不限于金钱的奖励;

如此一来,哪怕是为了钱,绣衣卫上下也会认认真真的工作,而不是端着铁饭碗浑浑噩噩。

只是这件事,刘荣还需要考虑考虑。

还是那句话:相比起其他司法、行政机构,绣衣卫这样的情报部门,实在是太过于特殊。

他们很容易走上极端。

要么胡搞瞎搞,编排宗亲诸侯,要么彻底躺平,完全不作为;

在他们眼里,似乎永远都没有‘折中’这个选项。

所以,对于这样极端,而且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变为另一个对立面的极端的特殊部门,任何措施,都需要慎之又慎。

——用金钱作为激励,鼓励绣衣卫更努力的工作,理论上是可取的;

但如何避免它们再次走上极端,发生诸如‘绣衣卫为了奖励,编排朝中公卿酒池肉林’之类的离谱时间,还需要好生斟酌,并再三推敲。

换而言之,这件事,急不得。

但无论如何,过去这些年,压在绣衣卫上下心中的,那个名为‘说不定哪天就要下岗’的大石,却总算是落了地。

而绣衣卫,在刘荣眼中,其实还有一个比较致命的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过去这些年,绣衣卫上下用于查探情报、行贿宗亲诸侯左右的钱金,似乎都并非直接出自少府内帑?”

一听刘荣问起此事,周仁便当即明白过来:刘荣,是要针对绣衣卫混乱的财政系统,或者说是‘经费审批系统’动刀了。

故而,周仁并没有急于开口答话,而是低头思考了许久。

措辞一番,又组织好语言,周仁才将过去这些年,绣衣卫内部的大体运转模式娓娓道来。

“正如陛下所言,绣衣卫放出探子,无论是探子的衣食住行,还是行贿、交好,都需要不少钱、金。”

“这是一笔相当不菲的开支。”

“——就拿当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