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5章 围三缺一(1 / 3)

加入书签

刘荣清楚的记得,在前世,有这样一个笑话。

在工业革命后的新时代之前,天底下,就没有大权在握、君临天下的封建帝王做不成的事儿。

若说非要有,那也就是高难度数学题了……

话糙理不糙。

在封建时代尤其是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统一政权的华夏帝王,是真的可以百无禁忌的。

想做好事,可以寻求文治武功,做个名垂青史的圣君

想享受人生,也可以酒池肉林,极尽奢靡,体验一段人类无法想象的美好人生。

至于二者之间,说不好坏,却多少有些小众的兴趣爱好,华夏封建帝王更是几乎玩儿了个遍。

有摆弄手艺活的木匠

有对同性身体结构感兴趣的异类

有修仙炼丹的道爷

也有无数骇人听闻的变态。

从以种种无论是志向远大的圣君,还是自甘堕落的昏君,又或是这些爱好小众的抽象之君,其实就不难看出:华夏封建帝王无论想干什么,都能在某种程度,达成自己的目标。

在抛开绝对这个极端概念不谈的前提下,华夏封建帝王的意志,总是能得到相对层面的贯彻。

在这个前提下,华夏封建帝王想要做一件坏事,仅仅只需要下嘴皮子一碰,就能为华夏民族乃至于整个历史文明进程,都带来一场可怕的灾难!

反之,若是想要做一件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好事,封建帝王所能调动的能量、获得的支持,也是人类文明史罕有的高。

就拿此番,刘荣表露盐铁官营之意图,并首先向朝中相关重臣通气举例

在刘荣明确表示朕意已决,此事无变的坚定态度之后,原本还打算稍微劝说一番至少是劝刘荣别急着开干,稍微筹谋一番、布局一番的朝中重臣们,也很快转变了自己的态度。

正所谓:君辱臣死,君忧臣劳。

刘荣打定主意要做这件事,那作为刘荣、作为汉家的臣子,刘舍为首的外朝,就只能为刘荣所要做成的事、所要达成的目的操劳忙碌。

而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让刘荣稍有些欣慰的事。

在刘荣先以储君太子的身份,借当年平抑粮价这一突发性时间,隐晦的达成对粮食的官营,如今又以天子之身直入正题,明确表示朝堂中央还要官营盐铁之后,刘舍为首的外朝,也终于发挥出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五年前,陛下官营粮米,关中的粮商不说死绝了,也起码是灭族的灭族、转行的转行

如今,陛下又要官营盐铁,结果大概率也是盐、铁商人绝迹。

那下一次呢?

下一次,陛下又会冒出什么鬼点子,再官营个什么玩意儿?

虽说再一再二不再三,但国家大策这种东西,往往都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以一个极不起眼的小试点作为开端,并逐渐深入贯彻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粮食、盐铁,还仅仅只是个开始。

在肉眼可见的未来,汉家大多数大宗商品至少是绝大多数与战略物资沾边的东西,都会被列入官营、管制名录当中。

既然如此,那既然大家伙要忙盐铁官营的事儿,何不稍带着,对其他市场也进行一个基本的调研汇总?

于是,小半个长安朝堂都开始忙活着,汇总汉室如今,所有家财达到百万钱以,并以商业贸易作为主要创收来源的商人家族。

不查不要紧,这一查,可就查出来了个惊天巨雷。

根据相府最终得出的汇总结论:单只是关中,财产总值达到百万钱以的商人家族,便到达了惊人的二百九十余家!

其中,家产千万以的四十一家,家赀万万以的巨富,更是有足足七家!

在那道这封汇总报告时,据说就连当朝丞相刘舍,都惊得牙根直发颤。

二百九十余家百万富翁!

四十一家千万富豪!

更有家财万万钱以的巨富,足有七家之多!

这是什么概念?

说一个如今汉室普遍存在的说法,就不难理解了。

自吕太后驾崩,太宗孝文皇帝驾崩后,汉家在商人阶级身投注的枷锁,便已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松动。

到了先帝年间,关中开始涌现出相当一部分商人,家财达到了百万钱以。

这些人,在民间被称之为:素封。

此言何意?

说是一个家财百万钱的商人,甚至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凭借高达百万钱的资产,每年坐收二十万钱的借款利息。

二成利,也确实算得是这个时代,少有的低息,甚至是超低息了。

而同样的二十万钱,放在身份、地位都在金字塔顶部的彻侯勋贵身,却需要至少一千户食邑的租税,才能够勉强凑出来。

大概计算公式为:彻侯封国每一户食邑,即每一个农户家庭/70,平均拥田百亩。

但汉家的彻侯群体,除长安侯卢绾这一极端特例,能以帝都长安作为理论的封国之外,再不曾有第二位,得到过位于关中的封土。

所以绝大多数彻侯的封国都在关东,食邑农户都是关东农户,所谓的每户百亩,也是关东普行的小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