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常备野战军(2 / 3)
但凡汉家除东北方向的飞狐军外,还能有第二支常驻西北方向的常备野战军,匈奴人就算是天神下凡,也绝不可能如此顺利的兵临箫关,乃至于让先锋部队火烧甘泉宫。
战争虽然结束,但战争需要复盘,问题需要总结
而总结出来的所有结论,都指向一个迫切的需求。
汉家,迫切需要拥有第二支,乃至第三支、第四支飞狐军!
倒不是说在燕、赵之交的飞狐迳,再分别设立几支常备野战军
而是汉室需要有更多的常备野战军更多的由脱产职业军人,所组成的常设编制部队。
于是,太宗孝文皇帝拍板决定:战争爆发后,临时设立的、拱卫长安的三营:细柳营、霸军、棘门军,无限期搁置遣散进程。
换而言之,就是委婉的将这三支临时编制,转变为了汉家继飞狐军之后,第二、第三、第四支常备野战军。
之所以是无限期搁置遣散而非改编为常备野战军之所以这么委婉,是由于这三支部队,与飞狐军有一个极为关键的不同。
飞狐军的第一任都尉,是令勉。
此人乃太祖高皇帝所任命,且在担任飞狐都尉的同时,为飞狐军赢得了默认兼车骑将军衔的超然地位。
如今的飞狐军,无论是从行军布阵,还是整个军队的操演模式乃至于那极具个人特色的变态爱好:筑京观,都带有极为鲜明的令勉特色。
但飞狐军下,从来没有一个人会说:飞狐军,是令都尉、令车骑的军队
从来不会有人觉得,令勉的子孙后代,就更有资格担任飞狐都尉、更有资格继承飞狐军。
自创立那日起,飞狐军便定下了唯才是举的基调!
只要入了飞狐军,你是谁、什么身份、家庭背景如何,统统不重要。
唯一能为你赢得尊重、地位的,是你的实力。
准确的说,是武力。
就拿飞狐军第一任都尉令勉来说:在太祖高皇帝一朝,那个将星璀璨,名臣如云、猛将如雨的时代,令勉能成为汉家第一位野战军主将,靠的既不是潜邸从龙的功绩,也不是多么显赫的背景。
令勉唯一让刘邦感到满意、信任的,是那严苛到近乎冷血的强硬治军手段,以及优秀的战略目光,外加对汉室的绝对忠诚。
而令勉在组建起飞狐军后,便在内部设立了一个排名榜单。
榜单的排名内容范畴稍有些复杂
弓弩部队,包含固定姿态固定靶、固定姿态移动靶、冲刺骤停射击等项目。
材官部队,有负重、搏跤等项目。
刀盾有劈砍强度、灵敏度等。
骑兵部队有速度、耐力、骑射等。
以种种,每一项都有一个排名
全飞狐军下都要参与其中,且有季度、年度考核。
令勉亲自定下规矩:飞狐军下,担任伍长者,必须在至少三个项目中,同时达到前三千二百即前五分之一的排名。
同理:什长要同时排入三个单项前一千六百名,屯长要排入前三百二十名。
到了曲侯即百夫长,严苛程度更是猛然拔高一个台阶。
在飞狐军担任曲侯者,需要同时在三个项目排进前一百六十名,且至多只允许有两个项目,排名掉出前三百二十名!
担任队率司马者,需要同时在四个项目中排前三十二名,且至多只允许其他一个项目,排名掉出前六十四。
飞狐军麾下八校,八位校尉需要在至少五个项目排名前八!
并且,要在其他所有项目当中排进前十六,不允许有任何一个项目掉出前十六名。
最最关键的是:这些榜单排名,并非一考定终身,而是动态考核。
飞狐军内部,每年有四次季度考核,会就每一个项目,对飞狐军每一位将士进行考核、排序。
自伍长以、都尉令勉本人以下,任何人不满足职务所要求的标准,即刻降职!
而且并非通俗意义的降职一级,以儆效尤而是你降到了哪一级别的标准,就给你降到那一级!
原本是个掌管二千人,与其他七个兄弟并列飞狐军二把手,地位仅次于令勉本人的校尉,一旦某次考核不达标,便是直线降为伍长乃至兵卒,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的事!
除此之外,将士们每年也有一次主动要求考核的机会。
比如你是个卒子,埋头苦练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有几个项目进步很大,很有机会冲击一下伍长的标准,那你就可以申请单独考核。
或者,你是个军官,一次考核身体状况不太好,不小心没达标降职了,等你调整好身体,你就可以申请考核,以图官复原职。
至于你说:令勉这个飞狐都尉,又是什么考核标准?
旁人且不说自飞狐军设立,一直到令勉物故,前后长达十七年
汉室天下数千万人,飞狐军先后数万将士从来没有第二个人,胆敢觊觎飞狐军内部榜单,任何一个项目的第一名!
令勉以身作则,以自身行动告诉了飞狐军下,乃至于全天下人:飞狐都尉,就是飞狐军最强的那个人!
如果做不到,就不配成为这支虎狼之师的将军!
这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