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章 时间的记录者(3 / 4)

加入书签

中,一个完整的设计流程图展现出来:

&34;第一阶段:需求映射 不是简单地问市场需要什么,而是要看清楚需求背后的因果关系:

需求产生的根源

需求演变的规律

需求满足的条件

需求实现的路径&34;

&34;比如说,&34;我补充道,&34;当市场需要一个投资产品时,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收益需求,还要看:

为什么会有这个需求

这个需求会如何发展

满足需求的正确方式

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34;

&34;第二阶段:结构设计 产品的每个组成部分都要符合因果规律:

收益来源要自然

风险控制要合理

期限设置要适度

成本负担要均衡&34;

就在这时,方青云突然有了领悟:&34;就像我们之前设计的那些产品,其实都违背了这些原则!我们只顾着追求收益,却忽视了基本规律。&34;

&34;第三阶段:平衡测试 这是最关键的环节:

产品要经过天道法则的检验

所有参与方都要获得合理回报

对市场的影响要在可控范围

长期运行要能够自我平衡&34;

正说着,时间长河中突然显现出一个实际的案例:一个完全符合因果规律的投资产品正在成形。

&34;看!&34;我指着这个产品的结构,&34;它就像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每个部分都互相支持

能量流动自然平衡

风险自动中和

收益可持续生长&34;

第一会计满意地点头:&34;这才是真正的金融创新。不是创造出违背规律的怪物,而是发现并运用规律的智慧结晶。&34;

就在这时,方青云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34;那我们现有的所有产品是不是都要重新设计?&34;

我正要回答,突然感受到一股特殊的能量波动

那股能量波动来自市场本身,似乎是整个金融生态在对新旧体系的转换做出反应。

&34;看来市场已经感知到变革的必要性了。&34;我说,&34;但这个转型过程必须谨慎进行,否则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34;

我开始设计转型方案:&34;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品体检 对现有的所有金融产品进行全面评估:

检查是否违背因果规律

评估风险积累程度

测算实际收益情况

分析可持续性水平

有意思的是,&34;我指着时间长河中显现的数据,&34;很多看似成功的产品,其实都在积累着巨大的隐患。&34;

&34;第二阶段:分级改造 根据评估结果,将产品分为三类进行处理:

a类:基本符合规律的产品

进行小幅优化

完善风控机制

提升运行效率

b类:部分违规但可改造的产品

重构核心架构

调整收益机制

强化平衡系统

c类:严重违规需要淘汰的产品

制定退出计划

安排平稳过渡

设计替代方案&34;

就在这时,方青云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34;但是市场已经习惯了高收益,如果按照自然规律来设计产品,收益必然会降低,这怎么解决?&34;

&34;这正是最关键的问题。&34;我说,&34;所以我们需要第三阶段:认知重塑

要让市场理解:

真正的收益来自于对规律的运用

违背规律的高收益是不可持续的

稳定的中等收益才是长久之计

风险和收益必须自然平衡&34;

正说着,时间长河中突然显示出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完全符合自然规律的产品,虽然收益率不高,但是存续期特别长,而且极其稳定。

&34;你们看。&34;我指着这个现象,&34;这才是金融产品的理想状态,就像&34;

我正要继续说,突然感受到一股更强大的波动正在形成

那股波动越来越强,最终在时间长河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景象:整个金融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所有的金融活动都在遵循着某种自然规律。

&34;看!&34;我指着这个景象,&34;这才是金融市场的真实样貌。它不是一个冰冷的交易场所,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34;

&34;每一种金融产品就像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物种:

它们需要适应环境

与其他物种共存

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实现可持续发展&34;

第一会计点头:&34;你发现了金融的本质。那么,如何让市场回归这种自然状态?&34;

&34;关键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是产品生态: 每个产品都要找到自己的&39;生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